消除新生入学“不适应”:幼儿入园家长要“放手” 幼升小学生要快入“角色”

02.09.2016  02:35

  中国江苏网9月1日讯(记者 袁涛 罗鹏 王宛璐 郭蓓 杨丽)今天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相比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新入学的学生难免会有各种“不适应”,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3岁的萌娃娃入园,往往会用哭泣来告诉家长自己的不适应,而对于那些在幼儿园无忧无虑地待了三年的幼升小学生而言,小学校园让他们充满着好奇与期待的同时,也有着各种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上学不迟到”的概念。如何来解决孩子们的种种不适应,来看一看老师们怎么说。

   从家庭走入幼儿园分离式焦虑进入高潮期

  园方:学会放手家长态度决定了孩子适应期长短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可以说是走向社会、走入新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作为新家长来说,最想让他们得到的就是成长。一方面要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正式开启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阶段。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孩子能否尽快适应,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家长对孩子入园前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同时,家长的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这种分离式焦虑适应期的长短。

在南医大幼儿园小班教室里,看到家长离开,萌娃娃哭了起来

  “今天孩子们正式开始了集体生活。希望家长们能够带着忐忑的心在外等待,不观望。明后两天休息,在家可以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生活,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着宝贝找找班上的小朋友……”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小班家长李女士收到了这样一则提示短信。幼儿园陈珂老师告诉记者,今天是入园首日,爸爸妈妈们的情绪会很容易被孩子们捕捉。为了让孩子缩短适应独立集体生活的时间,家长们可以放松心情和孩子聊聊在幼儿园有意思的事,让孩子产生入园的愿望。为避免宝贝在和家长分开时过于依恋,家长将孩子送入老师手上后要及时离开,切勿在幼儿园围墙外观望,以免情绪逐渐稳定的孩子看到家长后情绪再次起伏。

  “孩子在教室内哭,家长隔着围墙在教室外偷偷抹眼泪”“孩子已经和新朋友玩的火热,爷爷奶奶们还停留在大门外等着”……孩子入园有哭闹声,伴随着家长的焦虑不安,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第一幼儿园王卓娅老师看来,这其实都是正常现象。采访中王老师告诉记者,她的孩子悦悦今天也是小班新生。早晨将孩子送入新班级后,她也就开始了新学期的工作,当好大班班主任。王卓娅坦言,其实对于家长所作的种种类似“心灵上的陪伴”,也显示了家长无法自控的焦虑性。这种心态非但对解决孩子入园问题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让他们更加不安。孩子进入幼儿园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离开了家长的管辖范围。理智一点看,与其说焦虑不堪不如安心放手。在和老师和小朋友的交流中,孩子会学会怎样沟通,怎样玩耍,怎样解决矛盾,从而逐渐成长。

  入园焦虑问题,是孩子以及家长普遍存在的现象。家长们会担心孩子是否适应、老师是否管理的过来,孩子在幼儿园会怎样,会不会被欺负等等。其实操碎了心的家长们没有意识到,其实孩子要比他们想象的坚强许多。而对于新入园学生,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呢?陈珂老师告诉记者,对于幼儿园来说会有很丰富的课程完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会针对很多项目进行训练。“比如手眼的协调能力、自我服务能力、物品管理能力等,都是一个个阶段进阶而成的”。对于这方面,陈老师坦言,现在很多手机端的及时通讯都会很方便,老师也会通过信息的发送告知家长活动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而对于家庭成员来说,除了保障正常时间的接送衔接外,还要统一顺利入园的思想,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模式,让孩子缺乏入园观念。

   一年级新生需及时调整“生物钟”尽快进入“角色

  今天是南京市中小学正式开学第一天,上午7点半记者来到长江路小学门口,不少学生已经陆续进校,但有一个特殊群体格外显眼,那就是一年级新生们。“来,看着爸爸镜头笑一个。”、“进校门之后一直走,一楼右手边第二个教室,记住了吗?”、“水杯在书包右侧,如果要上厕所记得举手告诉老师。”……记者在校门口看到,两代人“组团”来送孩子的家庭不在少数,不少爸妈还备足了相机、摄影机一路跟拍,爷爷奶奶们的一路叮咛也不绝于耳。

南京长江路小学新生排队

  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如何能尽快转换“角色”?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调试心理?记者就一系列问题采访了长江路小学一年级(1)班班主任秦钰老师。

  “首先是作息时间和作息规律的不适应,今天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但仅我们班就有3位孩子迟到了。”秦老师告诉记者,作为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于上学不迟到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秦老师建议,在最近一段时间,新生应该做到早睡、早起,晚上不要看电视,至少保证周一到周五先养成良好作息习惯。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孩子上学的劲头也足。

  低年级的老师除了日常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秦老师告诉记者,从今天开始的第一周是“预备周”,孩子要调整过来,为了让孩子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长小会给一年级新生布置很少量的书面作业,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尽快进入“角色”,知道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后,先洗手,拿出书本和铅笔盒,找到小学生的感觉。

在南京考棚小学一年级教室里,孩子们在认真听着“开学第一课

  记者了解到,多所小学对于幼儿到小学的衔接很重视,采用不同办法来让学生过渡。南京考棚小学在8月下旬,就开展了对一年级学生和家长的培训,养成孩子认真听课、发言的习惯等,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秩序感等。该校副校长冯宁告诉记者,学校很多孩子在暑期上一些幼小衔接的课,入学的时候不可能是零起点,20以内的加减法、拼音都有一些了解,她建议家长营造书香氛围。“比如说,当问到家长有没有培养读书的习惯、家里书橱里有哪些书的时候,很多孩子答不上来。我觉得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把读书当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小学开始,孩子就会有一些课业作业,冯校长提醒家长,习惯要从小养成,一定要有固定的场所给孩子学习,培养孩子一旦开始在写字台上做作业,就不能随意下位玩耍。

   现场花絮:

  幼儿园内,萌娃娃哭成一片

  今天,是中小学生开学首日,而对于3岁的萌娃娃们来说,也是人生首次踏入校园,与家长的“小离别”,孩子们总是依依不舍,哭哭啼啼,来宣泄着自己的不舍情绪。在南医大幼儿园小班,新入园的小朋友表现出各种不舍,用哭泣声表达着他们的情绪。有的抱着家长嚎啕大哭,有的则依偎在家长身旁,眼睛红润,不愿父母离开。一个哭泣的孩子,甚至可以带动整个班级哭声一片。

  “孩子们第一天入园,哭泣是很正常的现象,他们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南医大幼儿园林园长告诉记者,由于幼儿第一次暂别家长,又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只有用哭来宣泄。“每个孩子的适应期不太一样,那些嚎啕大哭的,哭完也就宣泄完了,会很快的适应,反而那些闷不作声,总是小声抽泣的孩子的适应时间要长一些。

  林园长建议幼儿家长,在入学初期,要对孩子多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假期多带孩子到幼儿园转一转,找一些附近上了幼儿园的孩子玩一玩,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快的了解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生活,让他们知道,幼儿园肯定比在家里好玩。林园长特别提醒,家长一定不要说“如果不听话了,就把你送到幼儿园”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排斥感,更难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双胞萌娃传授区别小技巧,开心上学能交到新朋友

  在长江路小学众多一年级的新生当中,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妹引起了记者注意。同样是玫红色的T恤,黑色的裤子,灵动的马尾辫,乍一看去,这一对“萌萌哒”的小姑娘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同学们还不能分清我们,一直把我认为是妹妹。”早妹妹一点出生的姐姐唐乐语害羞地告诉记者。

  为了方便同学们与老师辨认,唐乐语与妹妹唐乐言的父母还是想了不少办法。虽然穿着上两个孩子都是一样,但背的书包、用的文具在款式与与颜色上还是有着细微差别。同时,妹妹唐乐言还向记者透露了小秘诀,原来,姐姐的脸更瘦点长着单眼皮,妹妹则有着一双明显的双眼皮。

  尽管刚刚结束了两个月的暑假,但两个小姑娘还是及时从假期的欢乐中走了出来,开心愉快的来到学校开始小学的生涯。“来上学我们都很开心,因为不仅能学到知识,还有交到很多小朋友,跟他们在一起玩。”对于小学的“奇妙之旅”,两个萌娃都准备好了。

编辑: 郑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