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社会新闻的选择及舆论引导

01.12.2014  12:56
     社会新闻报道离不开对突发事件和焦点事件的报道,在选择时应把出发点和立足点放在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上,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道德建设。

          党报的社会新闻选题要把握好社会主流意识尺度,不仅要巩固和扩大党报的发行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更要通过主流的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强化党报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做出富有内涵、特色鲜明的新闻报道,树立党报严肃理性的大报风范。

            社会新闻是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社会新闻是众多新闻类别中的一类,是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对而言的。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眼里,社会新闻仅仅是都市报、晚报类报纸的板块,所以在党报宣传中似乎不太受重视。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生活类报纸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就是因为做大了社会新闻,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对于新时期的党报来讲,社会新闻的巨大价值同样不容低估,它既是党报开拓和占领受众市场的重要武器,也是党报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形式。问题的关键并非党报是否选择报道社会新闻,而是选择报道怎样的社会新闻和怎样报道社会新闻。

            党报社会新闻的选择和报道

            笔者认为,党报的社会新闻报道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题应把握主流意识尺度。社会新闻报道离不开对突发事件和焦点事件的报道,在选择时应把出发点和立足点放在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上,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党报作为党宣传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让读者接受正确的舆论引导,认清社会的主流方向,是其宗旨与责任。党报的社会新闻选题要把握好社会主流意识尺度,不仅要巩固和扩大党报的发行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更要通过主流的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强化党报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做出富有内涵、特色鲜明的新闻报道,树立党报严肃理性的大报风范。

            第二,要充分体现民生民情。党报不仅是党的宣传阵地,也是反映民情和民意的平台。党报的社会新闻应抓住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等来反映民情民意。公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往往也是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社会新闻反映舆情民意,注入深切的人文关怀,既能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也能切实拉进党报与广大读者的距离。

          第三,内容要真实、准确、全面。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社会新闻尤其如此。社会上出现负面新闻并不奇怪,关键是如何去报道。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负面新闻的封锁是不可能的。比如去年发生的“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这一假新闻,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引起舆论哗然。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这时就应该及时把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以正视听,纠正谣传,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社会新闻要融入理性思考。党报在做社会新闻报道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融入理性的思考,把社会新闻报道推向更高的层次。社会新闻报道的通常是平凡百姓身边的事,应该从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其特有的视野和视角展现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以其思想深度给读者以理性的分析与判断,从而给人以启迪。

            党报社会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首先,要率先提供科学观点。当前,社会上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也会产生一些分歧。正视问题,化解矛盾,正确引导舆论是党报的基本职责。当面对一些重大事件、复杂问题时,党报要及时发出正确的声音,形成舆论主导,不能让一些杂音、噪音乘虚而入,干扰群众的判断。特别是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党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准确把握报道尺度,掌握舆论主动权。对于负面报道不遮遮掩掩,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起到既促进问题的解决又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作用。对于反映好人好事、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正面报道,必须多下功夫,做大做强,成为报道的主流和亮点。

     其次,要积极深入引导舆论热点。在社会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舆论热点,触及一些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党报要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讲得透,积极介入,深入探讨,为群众释疑解惑,引导群众认清事实真相,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树立党报权威性,增强受众信任度。要善于从一则简单、具体的社会事件入手,对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揭示和剖析,多方位紧密跟踪,从而使一般的社会新闻报道过渡到有层次、有思想性的新闻深度解析。要将视野瞄准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题材、好线索、好事迹,深入报道,催人奋进,真正发挥出社会新闻的积极作用。

          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亲和力是指宣传方和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信任感、互动性和接受度。党报的亲和力,就是党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一种人文关怀精神。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增强党报宣传报道的贴近性和内容的可读性,从而使报纸的亲和力大大增强,指导性也更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应放下架子,真真正正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一线,通过扎实的工作作风,了解和反映各个层面的要求和呼声,特别是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要给予充分关注。党报工作者只有不断创新办报思维,与社会、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强化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党报承担的神圣职责才能有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