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通讯员王应举的干事“经”(图)

01.07.2016  14:05

 

 

    王应举,男,42岁,2004年从部队转业到徐州市司法局,2009年起负责新闻宣传工作,8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新华日报》等省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600多篇,50多篇作品获全省政法系统法制好新闻一等奖,连续4年被法制日报社和法制网表彰为“十佳通讯员”。

勤于“”,夯实根基“多干事”。 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为尽快从一名优秀军人到合格司法行政干部的转变,他始终坚持以学促进、以学促干,抓住一切时间和机会,勤学好问、锐意进取。他自定学习计划,从党的基本理论到大政方针政策,从法律法规制度到司法行政专业知识,力求做到细学深思、研学结合、学以致用。他把司法行政新闻宣传的名篇名作列入学习的重要内容,先后剪贴10余本学习资料和新闻名篇报道集,利用业余时间逐篇研读,实践摸索出了“快采访、快出稿、快见报、高质量”的“三快一高”工作法。

      善于“”,组织团队“干大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他的主导和策划下,逐步建立起了全系统新闻宣传QQ群、微信平台、定期报送新闻线索制度等宣传架构,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闻稿件的采用率。他还经常与基层报道骨干在一起沟通交流,搞好“传帮带”,逐步建立起一支过得硬的工作团队。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他带领由10余名新闻报道骨干组成的精干团队研究设计宣传方案,精心策划了《社区服刑人员喜看十八大盛况》、《让党的声音在敬老院传递》、《一对普法夫妻走街串巷宣讲十八大精神》、《党代表深入基层宣讲十八大精神》等7个系列宣传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新闻稿件,把专题宣传搞得扎扎实实、轰轰烈烈,达到并超出了预期效果。

      贵于“”,多寻路径“干成事”。 为写好常规性的新闻稿件,他善于利用多种思维方式另辟路径。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国家司法考试开考日”,他都坚持走进基层一线捕“活鱼”,釆用各种方法捕捉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他先后采写出了《2万农民喜赶“法制大集”》、《全民合唱“六五”普法之歌》、《轮椅上的司法考试》、《把考生抬进考场》、《史上最严司法考试开考“刷脸”入场》等一批记者“抢手”的好稿件。他的好新闻靠“”靠勤,更靠“”,每逢摸到一条新闻线索,他都能上下连贯、正反对比、点面结合地思考,从中发现关键点,抓往主题。2011年底,他到沛县调研法律援助工作,深挖抓点,撰写出《不超半小时走到法援投诉点》的消息,在《法制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中宣部新闻局阅评小组对该报道进行“新闻阅评”。

重于“”,坚守底线“干好事”。他时常告诫自己:“作文先做人,做人必守廉。”2014年春节前夕,天气特别冷,他带采访组到邳州市八义集镇采访“普法鸳鸯”熊为义闫怀玲夫妇,为了方便采访、赶时间,他主动要求住在镇上的农家宾馆。熊为义闫怀玲夫妇看他加班写稿子很辛苦,买了两条香烟也被他婉言谢绝。多年来,王应举下基层采访的次数已记不清楚,但是不管到哪里采访,一旦采访结束,只要有条件,他都不会留下来就餐和住宿。在他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报道骨干参加采访活动时,他经常告诫同事们,坚守廉洁这条线,不愈规、不湿鞋,当好让人民群众放心、敬重的公务员。

王应举在干好工作、廉洁自律的同时,还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踊跃向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常年资助失学儿童,连续8年坚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