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建国前老党员:18岁我成为乡妇救会会长

13.04.2016  11:31

赵中英

年龄:88

入党时间:1946

住址:沭阳县桑墟镇

1946年9月,在枪林弹雨中,不识字却能吃苦耐劳的赵中英因表现优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快70年了,身为一名老党员,她时刻记得党员的任务:为人民服务!今年88岁的赵中英老人,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她常说的话就是:“我们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近日,记者来到沭阳县桑墟镇桑北居委会赵中英老人的家中,听她讲述当年的她和党的故事。

据赵中英讲述,12岁那年,为了能吃上饭,赵中英的奶奶将她送给了一个拥有十一亩地的地主家做童养媳。直到16岁,共产党的队伍来到村里,才解救了她。“那时在地主家,他们从没有拿我们当人来看,呼来喝去,精神上饱受折磨。要不是共产党把我解救出来,我活不到现在。”赵中英说,亲眼见证了共产党对人民的种种好之后,她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给大伙带来活路。

我们这些被救的童养媳大多都没有去处,共产党便教我们弹棉花、织布,给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为了回报共产党,我们成立了姐妹团,每天到处表演,用踩高跷、唱歌等形式宣传共产党的好。18岁那年,我做了乡里妇救会的会长,每天给共产党磨面、做鞋,给他们做后勤工作。后来,我们主动提出到部队医院干些杂活,说是医院其实就是临时搭建的棚子。”这也是赵中英印象最深刻的阶段,有好多次看到伤兵中弹了,可是没有麻药,只能硬取出子弹,听到战士们的惨叫声,赵中英的心里很痛苦,总想着能为战士们做些什么。由于她不懂医护知识,她对战士们的伤一点办法也没有,她寻思着动员姐妹们给伤兵们洗衣服。

1946年的一天,赵中英和一些姐妹正在洗战士们换下来的血衣,突然听见一个姐妹呕吐的声音,赵中英便上前宽慰了那个姐妹。“你先歇会吧。”赵中英拿过那个姐妹手中的血衣,一边洗一边跟其他姐妹说,这些血衣看着、闻着或许很难接受,但是他们的血是为我们老百姓流的。他们冲锋陷阵,不怕死、不怕伤也是为了我们。洗血衣不会死,也不会流血,所以,我们必须克服这些困难,为战士们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时,我和姐妹们说的话被儿童团一位9岁的小战士听到了。他认为我思想觉悟高,动员我入党。可是我认为自己不识字,没做多少事,不够格当兵,更不够格入党。可小战士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懂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行。”听了那名小战士的话,本来就对共产党员无比崇敬的赵中英便对党员这个身份产生了憧憬,无时无刻都想着成为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

1946年9月,在妇救会指导员胡玉梅(音)和党员司玉兰(音)的介绍下,赵中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到这儿,赵中英竖起了右拳头,向记者展示了宣誓入党时的情景。

作为农村党员,多数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当初对党的理解也非常朴素。一旦入党,就真心信党不怀疑,对党的信念始终如一。“我们经常开党员小组会议,学习党的政策方针。”赵中英笑呵呵地说,大多数的党员大伙都不熟悉,但因为都是党员总能团结到一起,不过党员身份是不能告诉家里人的。直到她入党的第二年,弟弟动员她入党时,她才告诉弟弟,自己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是党员了。

入党之后,赵中英加入了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成了后方医院的一名保管员。赵中英说,“我的工作是给战士们洗血衣、给纱布消毒、做消毒包等。但我是一名党员,向群众宣传八路军的思想方针,为群众通报组织撤离也是我的重要工作,同时还要给受伤来医院的伤兵们做党的思想辅导,让他们听从党的命令指挥,为老百姓而战。

直到退役回乡后,赵中英一直负责地方的妇联工作,经常给大伙开党员会议,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现在想吃啥就吃啥,一顿能吃一大碗米饭,一顿不少吃,没有共产党,我咋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赵中英老人有3个儿子,一个闺女,子女个个孝顺,事事顺心的她心中却有些遗憾:自己已经年迈,再也不能为党、为人民做多少贡献了!”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