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查获1862克冰毒 嫌犯“零口供” 扬州检方提起公诉

24.06.2016  13:14

  6月22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贩卖、运输毒品案,被告人陈某被指控来扬贩卖、运输毒品共计1862克,在与买家交易时,被当场查获。陈某昨受审时,称涉案冰毒并非自己的。为此,侦查人员出庭指证。法庭昨审理后,未当庭宣判。

   回放  嫌犯“零口供”,被提起公诉

  2015年11月,高邮警方在工作中了解到,男子阿金(化名)涉嫌贩卖毒品。同月29日,阿金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在侦查过程中,阿金的手机收到一条微信,“最近行情怎么样?”意欲与阿金再次进行毒品交易。而发信人,正是阿金的上线陈某。为了抓捕陈某,侦查人员向上级请示对阿金的上线实施控制下交付,得到了高邮市公安局批准。

  同年12月7日,警方接到线索称,陈某将于次日送货到扬州。次日上午,高邮民警赴扬州制定抓捕计划,并将交易地点定在阿金于施桥镇的暂住地内。当晚8时许,警方再次得到线索称,陈某还有半个多小时到阿金暂住地。侦查人员随即部署分工,其中,4名民警对阿金的暂住地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未发现包括冰毒在内的违禁品。

  当晚9时35分,陈某背着双肩包出现在阿金暂住地,当晚10时许,民警果断出击,将正在客厅沙发上吸食毒品的陈某抓获,并在现场的3个茶叶袋内查获大量白色晶体。经称重鉴定,被查获的白色晶体共重1862克,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含量均在50%以上。

  在此后的侦查、审查起诉阶段,陈某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称涉案毒品并非自己的。尽管如此,在综合相关证人证言及物证等证据,扬州市检察院在陈某“零口供”的情况下,对其提起公诉。

  庭审  拒不认罪,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6月22日上午,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陈某出庭受审。陈某,生于1975年,重庆人,无业,住在广东汕尾市。

  公诉机关指控,2015年11月30日,陈某通过微信联系扬州吸毒人员阿金(另案处理),问:“最近行情怎么样”,阿金次日回复“还行吧,帮我准备一下”,意即准备交易毒品,并约定在阿金位于扬州开发区施桥镇的暂住地内交易。

  同年12月3日至8日间,双方多次通过微信、短信联系,陈某于12月8日携带毒品从广东省汕尾市乘坐长途汽车来扬州,至9日晚,陈某到达阿金的暂住地,两人边吸食毒品边洽谈交易,陈某从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拿出3个茶叶包装的袋子,阿金去取事先准备好的5万元现金时,公安机关将两人当场抓获,并现场查获3包袋子内大量白色可疑晶体以及两小包白色可疑晶体。经鉴定,白色晶体共重1862克,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含量均在50%以上。

  公诉机关建议,应当以贩卖、运输毒品罪追究陈某的刑事责任。

  对此,陈某提出异议,并辩称,被查获的毒品并非自己的,也有可能是阿金的,自己的行为不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

  在随后的举证环节,公诉人列举了大量证据,其中一组证人证言显示,2015年5、6月份,阿金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陈某。此后,两人进行3次毒品交易,每次都在1000克以上。

  同时,公诉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随后,负责侦办该案、现场抓获陈某及查扣毒品的3名公安民警出庭作证,3人当庭证实,在抓捕陈某前,民警对抓捕现场进行了清理,未发现包括冰毒在内的违禁品等情况。

  法庭当天审理后,未进行宣判。值得一提的是,在审判长休庭后,一个孩子在法庭外,哭着喊,“爸爸,爸爸……”据知情人士介绍,他是陈某的儿子,今年刚3岁。

   公诉人现场发表由本案引发的思考

  据了解,该案是扬州市今年目前审理的单笔数量最大的贩卖、运输毒品案。由于今年6月26日是第29个国际禁毒日,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扬州市检察院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参与旁听此案。庭审中,公诉人在指控陈某犯罪的同时,发表了本案引发的思考,特摘录如下:

  1840年的鸦片战争,距今已经176年了,但毒品给中华民族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百年屈辱想必大家都刻骨铭心、记忆犹新。100多年来,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解放后的扫毒禁毒,中华民族与毒品进行了坚决的抗战,才彻底摘除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是,禁毒斗争还远未终结,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型毒品犯罪呈现出上升蔓延之势,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打击力度。

  本案中,陈某为了追求贩卖毒品的暴利,置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于不顾,长期、多次、大量贩卖毒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特别巨大,如此大量毒品流入社会,会让多少人沾染毒瘾、沉溺其中、迷失方向,会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特别是毒品犯罪还会引发大量其他犯罪,严重妨害社会秩序,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陈某也为人父、为人夫,自己不仅吸毒还大量贩毒,害人害己,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陈某何以面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无毒青春,健康生活”,公诉人希望被告人及时认罪悔罪、痛改前非,也希望本案的公开审理能给世人以警示,远离毒品、远离犯罪。  通讯员 杨肃 谭亮 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