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产“先锋官”的开拓与迷茫——江苏体育产业调研之一

19.11.2015  22:05

  新华网南京11月19日体育专电(记者林德韧、王恒志)有一个数字,可以作为江苏体育产业最鲜明的注释——“7200亿”。在长三角经济带各省市中,这一目标值最高,放在全国也可以排进三甲(仅次于福建的1万亿与广东的8000亿)。

  作为体育产业规模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的大省,江苏体育产业有其优势和亮点,也有着困惑与迷茫,在产业方兴未艾的当下,江苏具有更为多元化的产业形态,从业者们正在一条荆棘之路上向一片未来的“富矿”开拓。

   江苏,体育产业“先锋官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印发后不到一年,江苏版《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在今年6月正式出台,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7200亿元”的目标。

  江苏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对此解释道:“江苏是第一个提出超过5000亿目标的省份,这不是数字游戏,和统计也无关。一是说明信心足,二是对体育产业需求有充分估计,第三,5000亿是否科学?从地方省份来看,还是有潜力可挖,这个数字不可怕,十年变化会非常大。另外我们还有附加指标,那就是服务业要占50%左右。

  《体育蓝皮书·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江苏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626.11亿元,占江苏GDP比重1.06%,这也是该省体育产业占比首次破“1”。记者了解到,江苏体育产业虽然规模不算小,但结构不平衡,制造业要占七八成,陈刚认为,定下50%服务业的目标,就是要花大力气把服务业的比重提升上去,改善体育产业结构。

  为此,江苏体育局提出了一个“1000家俱乐部”的构想。“计划明年开始对体育俱乐部做一个特别的扶持,全省5年打造超过1000家俱乐部,平均产业规模要超过500万,差不多能有50个亿,带动用品消费还能有50个亿。这个俱乐部要有注册资金,有固定投入的,不是普通俱乐部。”陈刚说。

  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一家“索克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当地足球运动的领航者。这家属于盛泽球迷协会的公司,从“组织看球”到“组织打比赛”,直到今年成立公司,正式走向产业化道路。

  在政府层面上,国有控股的江苏体育产业集团公司在2015年初正式成立,民营资本也不甘落后,苏宁、钱宝等公司相继开始涉足体育产业。

  全力发展服务业、扶持实体俱乐部、成立体育产业集团,定下7200亿宏伟目标的江苏正成为开拓路上的“先锋官”。

   先锋官”的迷茫:缺模式、缺人才

  作为省内体育产业的巨头之一,江苏体育产业集团整合了场馆运行、竞赛表演、新型装备制造、体育(工程)地产、体育运动健康管理、江苏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等六大板块,手握诸多优势资源,雄心勃勃。集团董事长顾晔介绍,集团的目标是“力争用3-5年把产业集团建成立足江苏、辐射华东、面向全国的区域性大型体育龙头企业,引领江苏体育产业的发展。

  顾晔表示,成立半年时间,江苏体育产业集团已经完成了组织架构的设立,组建了核心骨干团队,核心业务和核心经营板块的梳理也基本到位。

  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个“大户”,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江苏有着相对较好的体育产业基础,简单将传统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形成数字上的“”,但这些传统业态并不足以支撑革命性的迈进,而新兴业态的开发由于缺少既成经验,只能摸索。

  “我们的业态都是传统的,还是传统的执行运营团队,但新兴的怎么做,目前看团队还不具备完全的创新能力,做事还可以,但在创新方面还有不足。”顾晔坦言。

  此外,体育产业人才严重稀缺,也让包括江苏体育产业集团在内的体育产业公司遭遇了“用人荒”。

  顾晔说:“体育产业人才奇缺。需要对体育产业有足够认识,需要既懂经济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顾晔透露,目前集团的各板块负责人的业务能力都比较强,但从公司整体的角度,人才依然非常紧缺。

  除了人才之外,政策的落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务院的文件提出了一些对体育产业的优惠政策,但如税收等一些关键政策还是出现了落地难的问题。目前江苏的经营性体育场馆,用电费用基本上在每度1.2元-1.5元之间,属于商业用电。国务院文件关于税收优惠的政策也有很多并没有完成落地。高昂的维护费用和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税费依然是很多场馆的巨大压力。而对足球、篮球俱乐部的大投入而言,“每年的投入都是企业交过税的利润在投,能否考虑税前列支?”多位专家都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虽然江苏体育产业在全国领先,但依然遇到了创新模式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先锋官”面前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先锋官”的开拓:综合体、产业链

  江苏在新兴市场的开拓上积极探索,目前也走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新路径,其中,“产业链”和“综合体”都是传统体育产业企业转型的思路。

  成立于1992年的江阴市四方游泳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游泳装备制造业的巨头之一。近年来这家公司虽然依然在传统业务上领先全国,但随着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趋紧等压力渐大,开始向建立延伸主体业务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转型。

  利用品牌专业优势,四方公司全力发展“拆装式游泳池”这一全新技术,不仅覆盖了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而且逐渐把“全民健身拆装泳池建设、运营管理和培训的一体化推进”这一思路发扬光大,几年来,四方公司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拆装游泳池的托管运营服务,企业成为集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品制造服务商。

  国有的常州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从传统的单纯经营场馆变为场馆经营服务“综合体”,通过涉足会展、竞技演艺健身、广告、资产运营管理等领域,该公司营收每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公司注册资本也由成立之初的3000万元增加到5亿元。为了达到场馆的充分利用,还与附近学校合作,在工作日白天为学生开展包括游泳、乒乓球、网球、篮球、跆拳道、武术和田径等的体育专项课程。

  陈刚从政府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政府要注重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创新服务、市场监管等环境的营造,将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意见的各项政策尽可能落地,比如税收、土地等政策,更多地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江苏从2011年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产业发展模式、资源利用方式、技术应用形式、商业服务手段创新,五年累计投入4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近240亿元,财政投入乘数效应达1:60。”陈刚表示,江苏要坚持在全国体育产业布局中的错位发展,从江苏服务业发达的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重复消费、体育服务业等具有示范性的产业类型,引导更多像四方公司那样的制造型企业参与体育服务业发展,打造更多体育场馆服务“综合体”,多做附加值高、满意度高的项目,拉长体育产业链,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当然也要做好全面保障,兼顾困难群众的公益性公共服务。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体育产业的最终服务对象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充分利用市场、调动老百姓的健身热情,才能够激发体育产业潜能,将庞大的市场真正开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