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暑假:来南京寻亲情 帮父母做生意

16.07.2015  17:19

熊波在帮着爸妈炸油条

红驰(中)在菜摊上玩得很开心

莫让小候鸟进城后“二次留守

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暑假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来到城里依偎在父母身边,享受短暂的亲情关怀。哪怕是帮爸妈干活,他们也会觉得幸福。然而,这些小候鸟的亲情缺失在这短短两个月内是否真能得到补偿?他们的父母还要忙于生计,能拿出来跟他们交流的时间或许并不多,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虽然也组织了一些免费的夏令营,但对于这些平时留守在老家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可能更需要一些亲子活动,能跟父母多交流互动,亲情的浇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希望父母们能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社会组织也能多提供一些亲子活动让他们参加,不要让这些小候鸟进城后“二次留守”。

清晨5点多,来自河南的男孩熊波,已经在父母的早点摊帮着炸油条;南京科巷菜市场里,来自安徽的小男孩红驰帮妈妈卖卖菜,和小伙伴们一起嬉闹……

暑假到了,城市里孩子出去旅游,参加各种夏令营,生活多姿多彩。而一些从外地来南京与家人团聚的孩子,他们的假期则简单得多。很多懂事的孩子帮家人做起生意。现代快报记者昨天早上在卡子门立交附近看到了一位帮父母摆摊炸油条的“小候鸟”。父母在欣慰之余,更多的是无奈。

炸油条的小男孩,能帮父母一点是一点

在卡子门立交附近的路子铺小区,龙蟠南路一侧路边有几个流动早点摊,其中有一个摊位格外显眼,男主人炸油条,女主人卖糯米包油条,中间还有个“小大人”在帮厨。

帮厨的男孩皮肤黝黑,个子比油锅没高多少,做起事来却是有模有样。只见他一只小手拿起一双长长的筷子,熟练地在油锅里轻轻翻动着,一根根油条听话地在油锅里翻滚,等炸至金黄了,男孩再把它们夹起来放在架子上。

每天5 点多,12 岁“小候鸟”陪爸妈出摊

老板,给我来两杯豆浆,一杯加糖一杯无糖。”小男孩迅速放下筷子去拿豆浆,熟练地找零。早上7点多是早点摊最忙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忙着做早点、招呼客人,男孩默默地包揽了剩余的杂活,帮爸爸炸油条、装豆浆、找零、收拾桌子等。

啧啧,这孩子真懂事,这么早就来帮你们炸油条,我们家的懒虫有他一半懂事就好了。”来买早点的顾客都忍不住夸男孩两句,孩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这没什么,我都习惯了”。

小男孩名叫熊波,今年12岁,在河南老家读小学5年级,放了暑假就来到南京和父母短暂团聚。由于父母太忙,在南京也没其他人照顾,小熊每天就和父母一起出来摆摊了。

摊主熊先生说,他和妻子是河南信阳人,来南京十多年了,孩子一直在老家上学,每年暑假都会来南京,每次来都会帮他们摆摊。

早上5点多,小熊就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出摊了。小熊话不多,有些腼腆,他告诉记者,等上午9点多生意做得差不多了,他还要帮爸爸妈妈收摊。“回到家里就帮忙洗碗、整理锅碗瓢盆,能帮他们做一点是一点,他们晚上没怎么睡觉,下午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休息就是偶尔和隔壁小伙伴玩一玩

下午等爸妈都休息了,小熊开始在家做暑假作业。住处周围也有从河南到南京过暑假的“小候鸟”,他偶尔去隔壁的小伙伴家里玩一玩。

来南京有没有去景点玩一玩呢?“每天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摆摊,没时间去玩。”小熊小声地说,“能帮上他们的忙就已经很高兴了。

我们也想带孩子去玩,帮他买点新衣服,开开心心过暑假,但是每天都要出摊,太忙了,等哪天不出摊就带着他去逛逛。”孩子的妈妈殷女士说。

菜场里,有更多的“小候鸟

上学交给老师,暑假才来身边

下午3点半,科巷菜市场里面顾客不算多,摊主们靠在一旁休息,而孩子们活力十足,把菜市场变成了自己的游乐场。最靠里的一条走道里,两三个小孩子正在比赛跑步;西侧的一个菜摊子后面,四五个小伙伴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超人动画片里的情节,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记者了解到,这些小孩都是菜市场摊主的孩子,有的孩子已来南京上学,有的是暑假才过来和父母“会合”。不过,家长们都忙着做生意,根本没空陪孩子们。摊主刘女士是其中一位小男孩红驰的妈妈,她告诉记者,10岁的红驰在老家安徽阜阳上小学,“红驰在学校是全托的,学习生活全都交给老师,放暑假了才来南京。”刘女士说,“只有春节和暑假能见面,也想让孩子来身边上学,但条件不允许啊。

想去的地方很多,却没对爸妈说

来南京已经有一周时间,但红驰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每天都跟着爸妈来菜市场,收摊之后再一起回家。刘女士说,“这么小也不能帮什么忙,光守着摊子也挺无聊的,只能跟其他小孩一起玩玩。

刘女士说,前几年红驰也来南京过暑假,每次都计划着带他逛逛南京,但根本没有时间,最后哪儿都没去成,“这孩子也很懂事,也不跟我们提这码子事。

虽然大多数时间只能待在菜市场,但偶尔也帮妈妈卖菜的红驰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觉得南京比老家好。红驰列举了好几条,“老家蚊子多,南京蚊子少;老家好热,南京菜市场挺凉快,还能找到小伙伴一起玩耍。”只有背着妈妈时,红驰才偷偷告诉记者,“来了南京,想去的地方好多好多呢,不过爸妈都很忙,在菜市场也挺好的。

很多家长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

流动儿童夏令营,来的“小候鸟”却不多

每到寒暑假,不少留守儿童会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与父母相聚一段日子,通常被称作“小候鸟”。“其实他们在村子里,已是别的孩子羡慕的对象,因为有的家长还没有办法把孩子接到打工的地方过暑假。”一位父亲说,但把孩子接来了,怎样才能让孩子有所收获呢?

南京的一家公益组织——南京市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已经连续八年举办流动儿童公益夏令营,但一直是跟着爸妈在南京上学的流动儿童多,“小候鸟”少。相关负责人介绍,夏令营主要在建邺区和秦淮区举办,和当地的社区合作,如秦淮区的一周可以活动两天,在建邺区的孩子可以一周活动3-4次。“我们今年有80名营员,但其中‘小候鸟’不到10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孩子们通过集体活动,开阔了眼界,学会群体交流,但因为不了解信息,不少家长很难为孩子找到这样免费夏令营。目前这个夏令营仍可接纳“小候鸟”参加,家长可以直接到南京市建邺区莲花北苑菜市场四楼活动室报名。

我在菜市场卖大饼,知道有免费的夏令营,才把孩子送过去的。”安徽男孩沈童的爸爸告诉记者,儿子开学要升五年级了,每年暑假都来,参加夏令营让孩子特别开心,一早帮爸爸卖一会儿早点,就到夏令营去活动了。

专家:“小候鸟”需要全社会共同爱护

南京师范大学儿童教育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说,趁着假期,留守儿童进城看父母是值得鼓励的,“从情感上来说,和父母团聚能够解除留守儿童们的相思之情;从城乡融合来说,留守儿童来到城市居住、了解城市状况,有利于城乡之间的相互了解。

不过,从现实状况来看,留守儿童的父母都要做生意或者上班,孩子只能独自在家或者一起工作,根本没有条件和机会来了解城市。殷飞说,留守儿童进城是件好事情,但完全靠家长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政府、社区、公益组织等力量的支持和帮助,“比如说,政府可以鼓励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向留守儿童们免费开放,让孩子们能享受城市公共资源,而社区、公益组织也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带孩子们了解城市生活,度过一个温暖而又丰富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