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关注儿童用药立法 为下一代身心健康建言

15.03.2017  19:36

        少年儿童是人类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江苏代表团的代表们在日常调研中,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下一代,不少议案建议及讨论的话题都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品德养成密切相关。

        3500种药儿童用仅1.7%

        “保障儿童健康,首先要保障儿童的用药需求。”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院院长李甦雁代表表示,我国儿童用药供给不足,现有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60多种,只占总数的1.7%。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儿童用药的研发投入大、耗时长、临床试验复杂,生产时单位批量小、批次多、要求高,制药企业对儿童用药品研发和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适宜儿童使用的剂型缺乏。

        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缺乏,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儿童常被当作“缩小版的成人”来使用药物。儿童用药存在诸多隐患。数据显示,11.5%的药品不良反应、10.3%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儿童身上,14岁以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接近成人的4倍。

        李甦雁呼吁,制定专门保障儿童健康需求的儿童用药保障法规,将现行有效做法制度化、法律化,从鼓励研发、促进生产、完善采购、合理使用、医保激励等方面系统解决儿童用药保障的问题。规范、引导、鼓励、支持制药企业研发生产儿童专用药物,完善儿童药相关的流通、招标采购、定价、临床使用规范、医保报销规定等,加强儿科专门的相关人才培养。通过立法规范儿童专用药物的适宜的采购方式、临床使用规则,保障儿童及时获得安全、有效的专用药物。

        用中国故事讲好“矛盾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崔铁军代表最近翻看小学生语文课本,发现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

        “记得以前学习‘矛盾’一词时,用的是一个卖矛与盾的人自相矛盾的故事。而今天课本不管是内容还是配图,全改了,用了外国的例子。这可能不利于学生对这个词的深入理解。”崔铁军说,“矛盾”一词出自《韩非子》,故事浅显生动,非常便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相矛盾”。

        “我不反对小学课本介绍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外国故事,例如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但应以中国古代、现代的故事为主。”崔铁军表示,语文不仅具有学习语言的功能,更是培养价值观的基础,语文教材何其重要不言自明。“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之林,必须从娃娃抓起。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这样长大后才能热爱自己的国家。

        这次会上要审议通过民法总则草案,崔铁军建议将总则中重要的法律知识编成故事,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中小学生,让他们从小树立起法律意识。

        生命教育从孩子抓起

        大学生虐猫拍视频、大学生把硫酸泼在动物园的狗熊身上、大学校园内流浪狗被人用箭射穿肚子……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南京市浦口区霞光幼儿园园长蒋宇霞代表都心痛不已。

        “这些残忍虐待和伤害动物的事件,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容忽视的恶劣影响。”她对此深感忧虑:这些行为不少发生在校园内,让成长在其中的青少年耳濡目染,容易滋生校园暴力。

        尊重生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对弱小动物毫无同情心和责任感,甚至残暴对待动物的人,怎么会关爱他人的生命?没有关心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的同情心,会导致“小悦悦”“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等需要正视的社会现象。

        蒋宇霞呼吁,在立法遏制残暴行为的同时,社会需要从小培养年轻一代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我们亟需将关爱动物生命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德育或环境教育教材,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以及和谐、文明、友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认为,这种教育也是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遏制校园暴力犯罪倾向的必要措施。一个社会如果充斥冷漠与暴戾之气,虐童案、校园暴力等乱象发生就不足为奇。(任松筠)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