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降低成本偷工减料儿童游泳圈一半质量不合格

27.05.2015  10:38

  江苏省质监局发布市场抽查结果

  江南时报讯(记者张旭通讯员沈志轩)昨天,江苏省质监局发布儿童游泳池、游泳圈质量检测抽查报告,在抽查的120批次产品中,合格率不到一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有61批次厚度达不到标准,容易让儿童溺水。有46批次塑化剂含量超出限量值,有88批次溶剂残留量超出限量值。

  本次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共采集儿童游泳圈57批次、游泳池63批次;经检测,此次儿童游泳圈、游泳池产品合格率为49.2%,存在不合格项目均为厚度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共61批次,所占比例为50.8%。产品存在的风险项目主要为塑化剂、溶剂残留超标,其中塑化剂超出标准参考值,共计46批次,所占比例为38.3%;溶剂残留量超出标准参考值,共88批次,所占比例为73.3%。其中最大浓度的塑化剂含量为34140mg/kg,为标准参考限值的34倍。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儿童游泳圈及游泳池类产品主要存在物理性能指标-厚度不合格;塑化剂、溶剂残留项目不符合相关标准参考要求。

  导致游泳圈、游泳池厚度过小,主要原因为厂家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未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要求控制产品生产;另一方面,标准对此类产品厚度根据产品总长度进行了分类要求,总长大于76cm产品不合格厚度大量分布25mm≤X<30mm间,推断部分厂家缺乏产品的相关专业知识或培训,对产品标准具体要求不甚了解。

  溶剂残留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乙酸丁酯、乙醇、异丙醇等溶剂残留总量和苯、甲苯、二甲苯类苯系类溶剂残留总和。溶剂残留主要源于基材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或表层油墨染料所残留。游泳圈、游泳池在使用过程中,残留溶剂可通过挥发或迁移,进入儿童体内,导致诸多不可逆毒性(如神经毒性或致畸性)等,存在着安全隐患。

  造成以上两类风险项目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标准未对相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形成完善地禁止或限量,标准中仅对玩具的可迁移重金属做出了具体规定;我国玩具行业起步晚,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我国虽然是玩具生产大国,但产品技术含量低,仍以低端市场为主,对产品的原材料如基材、涂层、油墨等的质量要求不高,控制不严。

  针对上述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儿童塑料充气游泳池、游泳圈被用于辅助婴幼儿及儿童洗澡或练习游泳,它造型可爱,款式新颖,色彩鲜艳,携带方便,深受儿童及家长喜爱。其直接与儿童及婴幼儿身体接触,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婴幼儿身体安全、健康及生长发育,应引起足够重视。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