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何时不再沦为“小儿科”

30.12.2015  09:24

综合医院儿科萎缩 儿童医院几成“孤岛

儿科,何时不再沦为“小儿科

  

  新华报业网讯 市民期盼已久、规模和硬件设施堪称华东地区一流的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院区,昨天终于正式投入使用。消化科、呼吸科、心血管内科、肾脏科、血液肿瘤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等9大专科门诊,全部开门“迎客”。虽然新院区门诊体量很大,现代化程度高,可以满足近万人次的门诊量,但昨天前来就诊的小病号仍然不多,全天共接诊了360位小患儿,不及广州路本部院区的十五分之一。

  “交通不方便”成为大多数患儿家属的共同感受。一位来自江北的肺炎病儿父亲告诉记者,他们早晨5点多就起床出发了,由于事先不知道呼吸科已经搬到了河西,结果先到了广州路院区,然后又从广州路院区打车到河西新院区,花了近50元钱,前前后后费了3个多小时。

  考虑到新院区交通不太方便问题,南京儿童医院特地租赁了一辆35座的大巴在两个院区穿梭。该院院长黄松明介绍,医院还定制了一个13座的小客车,今后每天有固定发车时间,方便病儿和家属乘坐。此外,新院区还备了一辆7座面包车和一辆120救护车,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不少百姓还关心将来是不是整个院区全部搬到河西?黄松明明确回答:不会完全搬过来。因为新院区病房容量只有1100张床,而市中心本部院区的床位是1400张。“但是将来哪些科室搬过来?医院还在调研。

  除了交通不方便,食宿、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都成了患儿家长的难题,满负荷、常态化运行为时尚早。特别是从明年元旦起,二孩全面放开,我省每年至少净增10万“二孩”,这对于“缓解儿童就医难”仍是个不小的挑战。

  对此,儿童医院有关专家提醒家长说,门诊患儿中,60%-70%都是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常见多发病,没有必要到专科性非常强的儿童医院来就诊,可以就近就便到其他医院的儿科看。

  但问题也恰恰也就在这里。医疗界有句俗话,叫“金眼科,银外科,一钱不值小儿科”。在儿童医院人满为患的另一面,是近年来不少大中医院的儿科在不断“萎缩”,许多二级医院已经取消了儿科。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医大二附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等,过去都有规模不小的儿科,但由于近年来医患矛盾尖锐,加上医疗的过度市场化,儿科具有高风险、高负荷、收益低“两高一低”特点,儿科逐渐不受大医院“待见”,沦为名副其实的“小儿科”。以南京市第一医院为例,各科室都在扩张的情况下,只有儿科在“缩水”。十年前该院儿科有80多张小儿病床,五六十位儿科医生,新生儿病房、感染科病房、普通病房等一应俱全,现如今只剩下40张床位的普通病房和25位儿科医生,已连续几年没进一位儿科医生。

  综合性医院儿科不断萎缩,使南京儿童医院几乎成了儿科“孤岛”,门急诊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递增。五年前该院的门急诊量只有130万人次,而去年超过220万人次。一个门诊医生一天要看70-80位小病人,高峰时期甚至一天要看100多个孩子,医生忙不过来,患儿家长无奈等待,医患双方双双叫苦不迭。

  儿科何以沦为“小儿科”?南京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钱胜华说,在一些同行眼中,儿科医生技术含量低,导致医学生不愿意学儿科,毕业后不愿意当儿科医生。有数据表明,在2012年全国分科执业医师构成中,儿科执业医师仅占医师执业类别的4.3%,每千位儿童中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远低于同期每千人口2.06名医师的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欧美国家每千位儿童1位医生的水平。目前全国至少还缺20余万儿科医师,而江苏较全国而言,儿科医生缺口更大。此外,与成年病人比,小儿患者用药少、检查少、住院周期短。同样的病,费用只有成年人几分之一,大医院不愿意发展儿科。

  儿科,何时才能重新受到大医院“青睐”,不再是“小儿科”?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唐进认为,有了钱,新医院就能很快建起来,但人才培养可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儿科医生的紧缺不是一家医院一个地区的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这是当下的体制造成的,单靠自身努力是很难解决这一难题。但是从现在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他认为,政府应当对儿科给予政策倾斜,在收费机制上进行适当调整,提升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儿科医生薪酬、津贴待遇,让风险与受益成正比;动员和鼓励有志于儿科专业的其他专业医生改行儿科。此外,当下,对于儿科医生学历要求不应当好高骛远,一味追求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只要能满足基层临床需要就行,以后在工作中进修提高。

  本报记者 仲崇山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