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粮库储备容量告急 南京粮农遭遇"卖粮难"

08.11.2015  11:54

  粮食部门出台轮换销售等措施积极应对,确保秋粮应收尽收

  丰收不增收,农民卖粮吃了“闭门羹

  看着200多亩粳稻饱满的稻穗,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种粮大户朱春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秋粮收割了,他却在发愁如何把这些粮食卖出去。

  朱春华的烦恼在全国粮农中很普遍,只因今年秋粮收购遭遇到“丰收的烦恼”:国内粮价持续低迷、市场价格低于政府制定的托市收购价格;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仓容紧张,收购越多亏损越大,收购意愿不强;种粮农民丰收不增收,出现卖粮难问题。

  朱春华是南京市六合当地人。前几年国家政策扶持农业发展,他就返乡当了一名彻底的“农夫”,一共租了295亩地种水稻。这几年,水稻年年丰产,让他庆幸自己的决定,“比出去打工强。

  可今年,朱春华心里有点不踏实了,上个月50亩杂交稻收割,虽然每亩比去年多收了200斤,但因为当时还未出台托市收购政策,只能低价卖给经纪人。这几天,他跑到附近粮站看了一下,“粮站仓库都是满的。再过几天,自己种的200多亩粳稻就要收割了,到时候不知道能卖个什么价钱。

  市民王先生种的杂交稻都已经收上来了,本想把粮食卖给国有粮库,但镇上国有粮库的人都说粮库满了,收不了。无奈之下,王先生只能把粮食卖给粮食经纪人,价格为每斤1.25元,比托市收购价每斤低了1角3分。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今年“卖粮难”,10月19日,我市启动水稻托市收购政策。其中,杂交稻为每斤1.38元,粳稻为每斤1.55元。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国有粮库存粮太多,部分粮库让粮农吃了“闭门羹”。

  国有粮库储备容量告急,托市价“倒挂”严重

  面对农民碰到的卖粮难问题,作为秋粮收购主力军的国有粮食收购企业情况究竟如何?记者探访时发现,国有粮库储备粮轮换“卡壳”,市场价低于托市收购价,严重制约了今年的秋粮收购进度。

  作为我市产粮大区,六合区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现有11家国有粮站,其中5个是中储粮指定的托市收购点,加上市里设在六合的托市收购点南京军粮供应站,这6家从10月19日,开始按照全省要求实行杂交稻每斤1.38元的托市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1角左右。

  因前期收购的粮食卖不出去,导致国有粮库储备容量告急。六合区粮食局虽腾出6万吨仓容,但因为产量提高了,抵消了腾出的库容。

  收购价格的“倒挂”,影响了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积极性。六合区灵山粮食物流基地仓容10万吨,是江北地区最大的国有粮库。该基地副总经理张荣广表示,从2006年国家启动托市收购政策以来,一直都是市场价高于托市价,今年出现“倒挂”现象还是第一次,收的越多,赔的越多。“如果没有地方财政补贴兜底,谁敢收?

  腾仓并库落实仓容,确保本地粮食应收尽收

  作为我市粮食收购主管部门,市商务局(粮食局)储备调控处负责人用“五个高”概括了今年秋粮收购情况:“产量高、库存高、收购量高、收购价高、进口量高。”五种因素叠加,造成目前种粮农民卖粮难。

  据我市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南京秋粮种植面积166万亩,产量88万吨左右。著名粮食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李全根说,扣除农民自留口粮、饲料粮,可出售商品粮总量大约40万吨—50万吨,确保农民增产不减收的办法有两条:一是落实仓容,应收尽受。二是坚决贯彻托市收购政策,给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

  为此,市商务局(粮食局)已出台了相应措施:轮换销售,腾仓并库,积极落实40余万吨秋粮收购仓容;落实资金,不打白条,千方百计保障售粮农民利益;找准难点,突出策略,积极营造良好的秋粮收购市场秩序。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