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日特别策划:白领运动健身的“两难困境”

08.08.2018  17:42

  陈晨“复出”工作已经有八个月了。在一家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工作的她,通常被称作“白领”。对于白领来说,通常的一个工作日,开始于早晨匆忙的打卡,到关上电脑、离开办公室结束。在这之外的是属于他们珍贵的余暇时间。可对于一个一岁零十个月孩子的妈妈来说,她的一天是由目光丈量的——从告别睡梦中儿子的那一眼起,到回到家,遇上儿子期盼的笑眼而止。这之间的时间属于工作,这之外,是属于小儿子的。

  

  资料图:练拳击的女孩。汤彦俊 摄

  即使是这样,时间上的冲突依旧不可避免。周中打拳,她一般会晚一个小时到家。夏天,小孩子一般十点才睡,陈晨还可以放下疲惫陪儿子玩上一会儿。但冬天,她九点钟到家的时候儿子已经睡了。第二天儿子还没醒她又要走了。打一次拳,两天的时间没办法陪儿子。

  和陈晨一样,罗琦的运动时间也被挤压到中午。而没有像样场地条件的他,选择了路跑。11点半午休时间到,他就开始了拉伸和热身,然后出发。夏日正午的北京,地面温度超过四十度。用他的话说,没办法。“自己喜欢路跑,但晚上下了班还要回家做饭,忙家务,加班。等到这些都忙完了,有时间了,也不早了,又会影响休息。”他只能在别人避之不及的酷暑里,换上一件吸汗的背心,离开凉爽的办公室,踏入滚滚热浪,义无反顾。

  

   资料图:高温下的人。胡国林 摄 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我不怎么运动,想运动来着,但时间不合适”。同样的问题,洪艳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她在西安一家跨境物流公司工作,客户大多生活在大洋彼岸。因此她在东半球的土地上,过上了西半球的时间。一个接一个的夜班,也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的“白日梦”。“去年还准备报健身中心来着,但是我们的时间和国内时间是反着的,五点四十下班,早上八九点健身房不开门啊,十点我就睡了。

  这可能有些极端,但不是个案,有人会像陈晨、罗琦这样在家庭和工作的夹缝中开辟出自己的空中花园,但也有不少选择放弃。当被问到平时有没有运动习惯时,简薇不耐烦的说“我一出差就一个月,在健身中心办卡又不能暂停,而且好不容易休息,我还想歇一歇玩一玩呢。”在她看来,财务清算工作的压力已经让她“日渐憔悴”了。放弃运动这个想法不需要什么挣扎。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早年间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数据,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当中,缺少时间、缺少场地和精力不足分别占前三位,分别为53.8%和34.9%和29.8%。

  来自于国家体育总局的另一份数据,2015年发布的《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比2007年增加0.7亿人。从年龄分布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其中,20~39岁年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低,30~39岁年龄组仅为12.4%,是经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率最低的年龄段。这正是白领人群高度集中的年龄段。

  

  资料图:健身达人。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一位健身教练告诉记者,科学的增肌训练会先评估受训者的身体,根据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比如说肯定得有个适应期,然后在逐步增量,但如果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盲目增加训练量,就容易出问题,尤其白领人群中,有一些二十多岁的小伙,精力旺,又想快速塑造体形,很多(受伤的)。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里公布的数据: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48.0%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接受“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为32.3%,其次为“专业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其他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的指导,所占百分比均在5%左右。还有5%的人参照书刊、视频等资料进行体育锻炼;有56.5%的人是通过“自学”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在学校学习获取的体育锻炼技能的有19.9%,参加“社会短训班”和“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分别为4.4%和2.2%。此外,17.0%的人是从其他途径获取。今年来市场化过程中,人们有更多途径获取专业指导,但不可否认的是盲目锻炼的情况依旧存在。

  接受参访的傍晚,陈晨又在朋友圈发出她打拳的视频。夏天的傍晚,她会在儿子期盼的笑眼中回家。其实她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晚上健完身我会亢奋,然后会失眠。”(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