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江苏:供给侧发力向基层
(健康报:2016-08-12)
记者日前在江苏省采访时发现,该省在医疗资源供给侧发力,通过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创新基层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力推动了患者向基层流动。
■“软硬兼施”筑牢网底
“2009年医改前,我院职工不足40人,招人留人都很困难。现在不一样了,一个岗位能有五六个人报名应聘。”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中心卫生院院长黄祥说,近年来,通过到医学院校招聘毕业生,卫生院职工已经达到12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2015年还引进了7名大学生、6名护士。
黄祥说,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基层人员待遇的提升和用人办法的改革。目前,卫生院临床一线人员年收入达8万元~10万元,业务骨干接近15万元。健康管理团队每人每月还能拿到800元的专项津贴。此外,到基层工作的医学本科生可直接办理人事代理,待遇等同于在编人员。
淮阴区区长朱晓波表示,在待遇留人的基础上,该区还注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累计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1.8万余人次,陆续从基层业务骨干中选拔28名同志担任基层机构领导职务;每年投入千余万元,为医务人员提供工作日三餐、配备上下班接送车。如今,全区基层医技人员已由医改前的800多人增加到2800多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6人,软实力与日俱增。
在朱晓波看来,让基层接得住病人,还要夯实硬实力,财政投入不能缺位。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4.6亿元,实施基层机构新改扩建项目34个,建设惠民医院9家。全区24家基层机构全部建成标准化病房和输液室,17个单位创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全区基层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重为87.48%,区乡两级住院占比为90%,基层机构住院占比为60%,实现了“九成人看病不出区,六成人住院在乡镇”。
■资源下沉带动患者下沉
不久前,65岁的胡大伯因脑出血遗留肢体瘫痪,由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转入镇江市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入院后,常驻社区的市一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晓鹏为他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并负责日常诊疗工作。此外,市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周小平每周二、周五也会到社区查房,了解患者病情。眼下,患者肢体无力状况已经明显改善。
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江苏康复医疗集团的成员之一。据中心主任栾立敏介绍,不仅每周一到周五有市一院专家来坐诊和查房,中心还和市一院神经内科、骨科共同设立康复联合病房,使居民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社区的收费价格和报销待遇”。2015年,中心共接收下转患者584人,康复治疗回社区的氛围已经形成。
镇江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林枫表示,自2015年开始,该市要求有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均要设置康复联合病房,每家机构床位数须达到15张以上,床位使用率达80%以上。二级以上医院涉及脑梗死等8个病种的科室均有康复期患者下转。
林枫说,为探索形成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镇江市推出“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服务,其中“3”即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X”由大医院专科医生、护士等人员组成。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政府对医疗集团的下派医生给予专项补贴,并将地方政府对基本公卫补助标准从年人均20元提高到30元,新增部分重点用于激励责任团队提供优质服务。此外,该市还开展了全科—专科联合门诊试点,上级医院副高以上职称医师领衔的专科医生、护士团队,常态化地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诊疗服务、临床示范和现场带教,深入基层开展随访服务和健康教育活动。到2017年,镇江市5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面推开这项工作。
在南京市,采用“点对面”院府合作、“点对点”纵向协作、区街村一体化管理、专科医院协作等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已有28个,覆盖了所有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该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夏海鸣表示,为避免医联体建设停留在“一纸协议”上,该市于今年8月出台了医联体考核办法,对于三级医院下派医生的工作时长、门诊量及联合病房的病床使用率等进行量化要求,考核结果将与专项财政补助挂钩。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30年前,我是一名赤脚医生,药箱一扛,走村串户为老百姓服务。现在条件改善了,医生都坐堂看病,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然而,随着近几年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我们和老百姓之间又能像亲人一样无话不谈了。”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纪连杰说。
记者了解到,变“坐堂医生”为“健康管家”,是江苏省转变基层服务模式的探索方向。以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家庭医生团队逐渐从5个发展到10个,成员也在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基础上增加了中医师、康复治疗师及影像、检验、药剂等人员。2015年,该中心为慢性病患者、空巢老人、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设定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定期上门服务。去年6月,中心又在社区超市设立了“健康驿站”,居民可随时在团队成员指导下测血压、测血糖等。目前,淮阴区已建立24个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77个农村健康管理服务团队。
在镇江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管理示范点项目已开展多年。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陈珊告诉记者,社区对管理对象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在个体化评估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和规范化治疗。同时,社区还组织病友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自我健康管理水平。项目开展以来,通过对相关患者实施规范治疗管理,试点单位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91.1%和86.2%,规范治疗率分别达到87.2%和92.5%,自我管理率分别达到79.8%和72.4%,血压和血糖控制率分别达到57.4%和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