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不能发虚假广告 工商总局加强互联网广告监管

15.11.2015  14:34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你对微信里的广告感到厌烦吗?今后,一些来自微信公众号的广告将得到监管。近日,国家工商总局相关人士透露,工商总局将对微信公众号的广告发布进行监管。对朋友圈等私人空间的广告暂时监管不到的,如果接到举报,工商部门也将对其进行查处。

  市民对此措施是何态度?微信里哪些账号爱发广告?昨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部门动作

  监管公众号广告发布

  13日,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司长张国华公开表示,工商总局已经与微信方面开展合作,将对微信公众号的广告发布进行监管。但是,对不属于公共开放平台如朋友圈等私人领域,暂时监管不到的,如果接到举报,工商部门也将对其进行查处。

  记者了解到,从4月底新《广告法》颁布,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后,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就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开展广告日常监测,提升广告监管效能。目前,工商总局国家广告数据中心已基本实现对31个省区市332个市的3600余家媒体发布的广告进行监测,3年后监测范围将进一步扩展到全国2800多个县,可实时掌握各地广告市场情况。

  加强打击虚假违法广告

  监测数据显示,从4月底新《广告法》颁布到9月1日实施前,违法广告数量下降了近70%,违法广告时长下降近87%。9至10月份,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2421件,罚没款(含拟罚没款)1729.36万元。

  新《广告法》实施后,传统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五大类”虚假违法广告整体上得到有效遏制,但个别媒体还时有发布,收藏类、招商投资类、酒类、电视购物类等虚假违法广告有所升温,一些新的广告违法形态不断出现,案件查处难度不断加大,互联网广告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时,工商总局还委托浙江省工商局加紧建设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计划今年年底初步建成,明年投入使用,将互联网广告纳入日常监管范围。作为手机终端覆盖面较广的APP,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广告也将纳入监管范围。

  市民反应

  公众号软文难辨真假

  微信公众号里发布的广告,对市民的生活是否有影响?他们能辨别虚假广告吗?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发现公众号里的广告很多来自自媒体,但是多采用软文形式推送,往往真假难辨。

  “我微信里收到的广告一般来自朋友圈里一些代购、外卖商家发布,而公众号里的大多是媒体、实体商家发来的。”市民凌女士透露,她微信里添加的公众号都是一些比较火的时尚、八卦类自媒体,会定期推送一些信息,“当然,有些是真的推送最新的时尚动态,有的则不时夹带一些包、衣服和化妆品的广告。”

  凌女士表示,由于这类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都是软文,不看到最后可能还真不知道是广告,挺有诱惑力,“广告内容是否虚假,我还真看不出来。”

  而市民朱先生则表示,他的微信公众号里广告最多的是来自美食自媒体。“我加了扬州本地的一个美食自媒体的订阅号,它就经常发一些扬州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新开的店,应该不存在假的吧。”朱先生对于这类广告还是比较接受的。

  朋友圈里的广告惹人烦

  “我的微信订阅号里最不靠谱的就是一家美容院的订阅号,经常发一些整形的好处、对比图啥的,还不是为了让大家去她家做微整形。”王女士表示,这些订阅号一般都是去实体店消费时被要求添加的,甚至还要求在微信公众号里注册会员,所以她舍不得“不再关注”,却也觉得广告内容不可信。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将对微信公众号的广告发布进行监管,遏制虚假违法广告,许多市民都表示欢迎。但是,微信朋友圈里的广告却更令人厌烦。

  “朋友圈里卖什么的都有,确实很方便。但是有些就是假图、假数据做出来的假广告,卖的东西也是假货,有的还没有办法追究。”由于这些朋友圈里的私人卖家被举报、封号后,还可以再注册新账号,不少市民觉得这些假广告也应该加大处罚才行。

  【新闻链接】

  转发虚假广告也要处罚

  其实,在此次关于微信广告监管的信息出来前,“朋友圈转发广告可能被罚”的新闻就已经在不少媒体和朋友圈里被转发了。此前,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督管理司司长张国华也曾回应称,在微信上,以盈利为目的违法广告的发布者,将根据新《广告法》查处。但会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并非转发虚假广告一定会被罚。

  比如,以盈利为目的的始作俑者当然要罚,跟发布者是一样的,会按照《广告法》查处。但是,某人只是好心帮朋友的忙,不是一个主要责任者,不会像罚广告主、广告发布者那么严格,也要有相应的处罚。”

  而目前,对于朋友圈和个人公众号上发布的广告,还无法通过工商系统的抓取等功能主动监管,但如果网友举报,工商部门可有针对性进行调查。

  而举报调查后确为虚假广告,这个处罚力度有多大?根据今年9月1日实施的“史上最严”的新《广告法》,其中规定“涉假”广告出现,处罚款由过去的1到5倍,变为现在的3到5倍;规定两年内有3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涉事广告主除了罚款外,还将面临吊销营业执照、撤销广告审批文件、一年内不得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等行政处罚。

  记者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