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他们的芳华

18.02.2018  20:49

 

窦大康在部队文工团的演出照

 

李建平(右二)的文艺兵照

 

盛帮荣(右一)在部队文工团演出照

 

刘佩姗(右)在部队文工团演出照

 

 

2017年的最后一月,电影《芳华》上映了。影片中,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经历着时代变革给自身命运带来的变数。冯小刚导演将一代人对青春的祭念、对时代的感悟用华丽优美的镜头向大家传递出来。据说,很多影迷看完后泣不成声泪满襟,有的甚至过了许久仍沉浸在电影情节里,无法自拔。

 

芳华》勾起很多靖江人对青春的怀念,更触动了靖江一群曾经在军队文工团燃烧激情岁月的演员、老兵们。记者走近他们中的一些人,倾听他们的芳华。

 

 

窦大康:在部队文工团10年打下扎实的曲艺功底

 

窦大康(右五)去年和文工团战友聚会

电影《芳华》上映,我市文艺工作者窦大康特地去电影院观赏。今年67岁的窦大康在部队文工团度过了自己的20岁至30岁。《芳华》中的很多场景,令他再度回到那段青春岁月。

窦大康老家在西安,上初中时他就对相声节目很感兴趣,在学校文艺活动中表演相声。1966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建设,16岁的窦大康豪情满怀,决定去新疆支边,到了新疆,他被安排在团一级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作。1971年,他被调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政治部文工团,成为该团话剧曲艺队的一名演员。

 

我所在的文工团总共近50人,我年龄最小,大家每天在一起练功、排演。我主要是跟着团长学山东快书和演话剧,基本的歌舞训练也是必修课。”窦大康说,要学习山东快书,第一步是先学会拿板,板会拿了,再练习打板、学唱,那时候他每天从早到晚拿着一副半斤重的鸳鸯铜板练习山东快书,练得手腕肿了,手指磨破了,半年后手中的两块铁板能够上下翻滚自如,后来再拿二三两重的鸳鸯铜板就完全不费力了。团里经常排练话剧,他在《杜泉山》《枫树湾》等上世纪70年代经典话剧中演配角,用心揣摩每个角色,力求出彩。

 

话剧《枫树湾》第一场开场,窦大康扮演一个乡丁头目“曾八”,上身穿一件丝绸对襟服,靠上的口袋挂着一块怀表,下穿袍裤,手拿一张白纸,用凶狠的目光横扫了一圈被民团士兵赶着、陆续上场的惊恐群众后,大喝一声:“听着!秋收已过,租谷备齐,即日送交,借端兹扰者,定送团局,严惩不贷……”每个字的声调,伴随着的眼神,铮亮的中分头上直立的发丝,都散发着那个世道里的丑恶。

 

窦大康特地为自己扮演的曾八设计了一个头型。在化妆间,几个饰演农民孩子的学生演员一看到他的头就忍俊不禁:“窦老师,你这个头型好恶心啊,擦油还擦得那么亮呢?哈哈……”窦大康一边用手继续向头发上擦油,一边笑着认真地说:“化妆是角色创作的一种手段,这样坏的人,得让观众一看就想呕吐……”无论当时的学生演员是否听得懂,作为文工团演员的窦大康,总是执着追求艺术的完美境界。

 

电影《芳华》中文工团解散那段故事,我们也经历过。”窦大康感叹道,他进入兵团第一师政治部文工团6年后,文工团被解散,所幸的是,所有团员一起被划到新疆阿克苏地区文工团,大家没有分离。2年后,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政治部文工团重新组建,大家又一起回来。直到1981年底,他离开生活了10年的文工团,依依不舍地与团员们挥泪告别,此后一直在靖江从事文艺工作。

 

在部队文工团10年打下的曲艺功底,成就了今日的我。”窦大康说,1986年,靖江文化馆选送他到江苏省戏剧学校学3年导演学,使他从曲艺表演进一步接触到曲艺创作,之后他开始了群文创作工作,至今依然活跃在靖江文艺战线,近10年更多精力扑在推动靖江少儿曲艺发展上。

 

 

李建平:乐器特长成就一段芳华

 

李建平(左)在老季市春晚上

 

电影《芳华》上映后,老季市私家菜馆总经理李建平去电影院看了三遍。六旬之人看到动情处,热泪盈眶。

电影讲述的就是我们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的点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们常看到附近野战部队有伤兵回来。”如今作为成功商人的李建平,1976年至1980年是广州军区00251部队文工团一名文艺兵,担任文工团乐队副队长。

 

1976年,在季市中学就读的李建平以吹笛、吹号特长,作为特招兵进入广州军区00251部队文工团乐队,专业学习吹单簧管、吹号。“就像《芳华》中的情节,我们文工团的城市女兵多来自高干家庭,漂亮、高傲,不和农村兵为伍。我们男兵倒还挺融洽。”李建平笑着说。

 

在部队文工团的往事,李建平历历在目:“除了每日的专业练习,大家经常随文工团到支持部队建设的地方政府、企业送演出,也要在本系统内慰问演出,每次外出送演一般都两三个月。有个班在山区,条件艰苦,看到我们来,杀猪招待我们,就像过年一样。去一些连队的路上地势崎岖,大家又都是坐在卡车上,一路颠簸,碰到急转弯时,女兵们吓得齐声尖叫。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在部队文工团的五年时光转瞬而逝。离开文工团时,李建平和战友们哭成一团。“社会的变革让每个人都闹着转业,可真到告别的那一天,大家才意识到,文工团是我们不能割舍的一个家,这个家没了,每个人的心都被揉碎了,又踏上了一万只脚,疼。”《芳华》主角萧穗子的这段旁白,李建平滚瓜烂熟,“这就是当时我心里的感受。

 

退伍回靖,李建平被分配到靖江市邮政局季市邮政支局工作,那个时期邮政系统成立了一个管弦乐团——绿风乐团,李建平担任副团长。后来,李建平投身商海,闯出一番事业。始终不改文艺初心的他自2011起,每年举办“老季市”春晚,组织员工和受邀而来的靖江文艺人才表演节目,有时他也上台演出,在自己组织的每一台春晚中重温昔日的芳华。

 

最近,我给老季市私家菜馆重新设计了店招,老季市将改名‘老季市芳华酒店’。”李建平透露。

 

盛帮荣:有些逝去的日子,永不会忘记

 

 

盛帮荣在家里翻看老照片

 

目前在靖江盈利港务公司工作的盛帮荣,在靖江朋友圈里有个响当当的名号“靖江刀郎”,他的歌声浑厚,擅唱著名歌手刀郎的歌曲,歌唱才能一部分得益于天分,还有很大程度得益于在部队文工团的三年专业练习。

1995年,江苏省军区文工团在全省选拔10名文艺人才。当时,盛帮荣23岁,在靖江百货大楼做了几年营业员,业余时间是音像厅、满江红等城区歌厅的客串歌手,小有名气。靖江文化部门、人武部推荐盛帮荣参加江苏省军区文工团的选拔。经过政审、体测和几轮唱功、音乐知识等方面的考核,最终靖江只有盛帮荣一人入选。

 

从营业员转身成为省军区文工团特招的一名文艺兵,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盛帮荣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省军区文工团的三年时光,他苦练声乐,不断提升唱功,随着文工团到江苏、安徽等省份的多个地区演出。1997年7月1日,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参与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演出,盛帮荣和省军区文工团的团员们被借用,在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演出节目中合唱、伴舞。

 

进入省军区文工团第二年,盛帮荣有一次回靖探亲,路遇服役前在朋友聚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孩刘云。嫁给军人,是很多女孩的梦想,刘云被盛帮荣深深吸引,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坠入爱河,经常写信或电话联系。偶尔,刘云去省军区文工团探望盛帮荣,令盛帮荣更感爱情的甜蜜。盛帮荣退伍后,和刘云走进婚姻殿堂,携手相伴一生。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除了拥有爱情,盛帮荣更拥有永生难忘的战友情。尽管只有三年文艺兵生涯,但他和省军区文工团的80多名团员亲如兄弟姐妹。文工团团员们平时练功,难免受伤,懂一点家传推拿按摩法、又是班长的盛帮荣总是为受伤伙伴推拿按摩,帮助减轻疼痛。退伍时,整个文工团为他送行。离开部队文工团已经21年,盛帮荣午夜梦回时还会梦见和战友们一起喝酒、一起练功的情景,顿时激情澎湃。

 

战友们现在生活在江苏多个城市,大家平时通过微信群保持联系。我去他们所在城市,也会和战友相聚,把酒言欢。我的女儿去南通体臣卫校海安分校就读头一天,被子不够,在海安的战友听说后,连夜送去被子。三年做战友,一辈子是兄弟。”盛帮荣说。

 

刘佩姗:青春就是要拿来拼的

 

 

刘佩姗近年的主持照

 

近年来,在我市人社、民政等部门、靖城街道办以及一些企业举办的文艺节目中,靖江平安综合金融业务经理刘佩姗常受邀去做主持人,或表演古典舞、唱歌等节目。刘佩姗原名刘燕,在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接受过专业文艺训练。

刘佩姗从小能歌善舞、擅主持,1994年考进靖江幼师就读,在靖江幼师学习吹拉弹唱跳。1997年下半年,刘佩姗以当年考生中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四川成都军区武警文工团,当年10月底又考进培养造就过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旅文艺家的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成为战旗歌舞团的一名文艺兵。

 

虽然被分到声乐组,但从小酷爱舞蹈的刘佩姗总是情不自禁地跑到舞蹈房偷看偷学。经老师鼓励,她勤加练习舞蹈动作。在人才济济的战旗歌舞团,她1.63米的个子,难有机会参加群舞,偶尔可以参加二人舞节目。刘佩姗志气不小,相信机会只给有所准备的人,为了学会群舞演员能跳的大跨跳等动作,每天比别人早起2小时练唱、进行舞蹈训练。有一次,战旗歌舞团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一个跳群舞的女兵突然身体不适,没法上场,团里临时安排刘佩姗替补,刘佩姗在舞台上完美演绎了大跨跳,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对她刮目相看。

 

在刘佩姗看来,青春是无边的憧憬,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是力量的绽放,是勇气的勋章,青春就是要拼的。她在部队文工团比别的文艺兵付出更多的努力,斩获众多奖项,包括1997年香港回归诗歌朗诵成都军区第一名、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三部“春之声”歌咏比赛第一名、1998年总参三部第五十七研究所组织的抗洪抢险小品最佳表演奖等。这么一个蛮拼的女孩,给战旗歌舞团团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文艺兵的日子,常有一些事情让青春张扬的刘佩姗热血沸腾。有一年春运,她和战旗歌舞团一名无锡籍女兵乘坐同一辆火车踏上返家旅程。狭窄的车厢内挤满了乘客,刘佩姗和无锡籍女兵主动将座位让了出去,一些只能坐在地上的乘客心情很不好,互相之间发生争吵,刘佩姗和无锡籍女兵决定用歌唱安抚乘客们,原本嘈杂吵闹的车厢顿时安静下来,聆听两位女兵唱歌。在大家的喝彩声中,刘佩姗唱了一首又一首,如此近距离军民同乐的场景她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