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央企,滨海港创新沿海开发模式

23.10.2014  12:16

  新华报业网讯  “淮河门户、东方新港,中国滨海港。”自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这10秒宣传片后,驾车、骑电动车来看“大港”的群众络绎不绝,“国庆黄金周,车子堵了有两里地。”迎着猎猎海风,走在滨海港码头新铺的块砖上,滨海县委副书记刘永轩大声对记者说,开港通航,已进入倒计时!

  滨海因海得名,拥有44.6公里海岸线和淮河流域唯一出海通道。3500平方公里海域内,无暗礁和辐射沙洲,深水贴岸,是江苏沿海唯一的侵蚀性海岸,适宜建深水港。梦圆大港,是百万滨海人的百年期盼。

  “即将开通的是10万吨通用码头。”身兼滨海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的刘永轩说,滨海港是多式联运码头群,建成、在建和即将开建的码头有7个之多。他跺跺脚,左手指向正施工的远方,看,从脚下310米长通用码头一直向东,还要建3个同规格10万吨通用码头,隔壁第二个码头已在施工。向南,还有3个专用码头,分别是中电投在建的10万吨泊位5000万吨储配煤码头、同中交一航院合建的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以及中海油将开建的600万吨LNG液化天然气专用码头。

  “港产一体。滨海港现代物流园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县政协副主席韩鸿背对大海指点道,以“L”形港池为界,北区,为煤、钢、矿石为主的干散货仓储物流区;南区,为LNG、成品油、化工品为主的液体散货仓储物流区。依托大港口、发展大物流,要不了几年,滨海港就会成为淮河、黄海联运中转新平台和区域物流枢纽港,并以“淮河门户、东方新港”的崭新姿态和强劲动力,辐射服务苏、皖、豫3省以及更大区域。

  码头上,4台高58米、臂长43米的橘红色门座起重机,面向大海,一字排开,既像翘首以待从海平线驶来的海轮,又像在宣告我省又一产业港和能源港的诞生。

  “滨海港浮出海面,是我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滨海县委书记李逸浩告诉记者,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盐城市领导先后12次,赴滨海港调研指导、现场会办,还多次进京协调推进,节省了建设周期。“全县人民憋着一股劲、合力建大港。一年365天,人歇机不歇,干了两年的活。

  滨海港从无到有,从码头项目到港口、港产、港城“三港联动”的过程,也是资源换资本、与央企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创新了欠发达地区沿海开发的“双赢模式”。李逸浩深有感触地说,根据港口定位,我们把全国5大电力集团和3大石油集团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将滨海港的未来与央企的战略转型发展“”在一起,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叠加服务,吸引央企主动参与港口建设,实现了由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融合开发和创新。

  驱车在被誉为“盐城不夜城”的滨海港区,满眼是央企标识的建设工地,中电投、中海油、中信国安、中交一航院、华电、大唐等一批航母级央企,在昔日盐碱荒滩上已投下200多亿真金白银。如今的滨海港,成为江苏沿海央企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从开始的设计者,变身如今的投资者和建设者,我们都是滨海人。”中交一航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做完规划后,觉得滨海港前景好,干脆注资2.8亿元,与滨海组建一个股份公司,合作建港。“自备600人的技术和专业施工队伍,提供建港、开港、护港一条龙服务。最近,打算到县城为员工买幢宿舍楼。

  “不止一个央企领衔的‘千亿板块’,将从滨海港崛起。”盐城市发改委主任郭玉生十分看好滨海港的未来,他认为,随着总投资150亿元的中电投储配煤中心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中海油LNG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2×100万千瓦中电投协鑫火电项目的建成,以及产业链的延伸,滨海必将成为江苏海上能源之都、石化之城和苏北新的经济增长极。

  开港在即,风从海上捎佳音——滨海港被列入国家一级渔港建设规划,滨海港一类开放口岸已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滨海人,面向大海再扬帆。

  本报通讯员李章全沈平 本报记者林培杨树立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