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经信系统多措并举创新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25.02.2015  12:20
                家住大港的赵先生,是新区新能源产业园内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前两天,他来到位于园区管委会的中小企业服务专柜,咨询一笔专项扶持资金的申报条件和流程。问题解决很顺利,在专柜专员的面对面解答和手把手辅导下,赵先生不仅很快弄清情况而且现场填了表,最终满意而归。
          从主城区到新区,从不方便到方便,去年以来,镇江市经信系统通过中小企业服务专柜向园区延伸等多项创新举措,成功缩短了“娘家人”和企业空间及感受上的距离,也有效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下基层:把服务送到企业身边
              2014年12月4日上午,镇江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和新区新能源产业园,相继挂上了中小企业服务专柜的牌子。镇江市经信委的品牌服务——中小企业“三专”服务中的专柜服务开始在这里展开。而随后一周,这一服务还完成了对全市7个辖市区和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的全覆盖。
            “三专”是镇江市经信委针对中小企业一直努力探索的特色服务模式,包括专柜、专线(12345中小微企业服务热线)和专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其中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中小企业服务专柜,作为全国首个非审批类中小企业服务窗口极具创新意义,曾受到省委书记罗志军的肯定。
          去年底,镇江市经信系统在各辖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和所有制造业园区,都开设了中小企业服务专柜,市、辖市区、园区三级全覆盖的专柜服务,拉近了“企业娘家人”和企业的距离。而一出门就能享受到的面对面服务,也成为打通各种“中梗阻”最直接同时最有效的举措。
            新思维:无形要素与关键少数
            组织专家为企业上门“会诊”,是去年市经信委服务企业的一项创新举措,背后则是经济新常态下,镇江市经信系统服务企业、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思维。
          “过去,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最有效也是最受欢迎的手段,是为企业争取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新常态下,信息、理念、模式等无形要素,有时更能推动企业发展。”镇江市经信委主任薛峰说,基于这样的“生产要素革命”,镇江市经信委服务企业更加注重“无形要素”供给,组织专家上门提供智力支持便是一例。
          另一创新是抓住“关键少数”。镇江市目前有规上工业企业3000多家,中小微企业3万多家,如何服务好这么多企业?去年10月,市经信委正式启动制造业“三百”培育提升工程。通过集中政策、资源和服务,叠加扶持全市工业纳税百强企业、专精特新百佳产品和投资技改百新项目,进而抓好“关键少数”做强工业经济。
          “三百”工程启动后,市经信委机关所有处室,与相关企业和项目逐个结对,点对点全程服务,相关企业和项目的关键作用也进一步显现。
          重感受:“企业娘家人”的温暖
          去年底,镇江市经信委副主任朱利荣,接到江苏中靖新能源科技公司负责人的电话。由于一笔低息周转贷款解了中靖公司燃眉之急,这位负责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由周转贷款引发的感激,远不止这一宗。去年以来,镇江市多家企业因受益小微企业周转贷款,而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谢意。
          小微企业周转贷款2013年12月正式启动,去年7月进行调整,即单笔限额从5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使用发放范围也从市区扩大到全市。由于周转期内年利息仅为5.6%,远低于通常年利30%以上的“过桥成本”,政策出台后带给众多企业以真金白银的实惠。一位受益企业家曾表示:这是政府关心支持企业的最直观体现,既温暖又激励。
        让企业感到温暖,正是镇江市经信系统服务企业的新标准。作为“企业娘家人”,镇江市经信委提出,服务企业到不到位,关键看效果和企业感受。只有服务的终端末梢带着温度,企业感到温暖,“最后一公里”才算彻底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