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隋英雄单雄信曾为宿迁埠子厚饼写诗 饼面临失传窘境

16.09.2015  15:30

   中国江苏网9月16日讯 (记者 徐其崇)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有关龙潭的传说,已经世人熟知。但是伴随这个传说的另一个故事,知道的人就凤毛麟角了。它就是埠子厚饼的故事。

   隋朝就有“赵氏厚饼

  当地有这样的历史传说。反隋英雄单雄信,带着200名轻骑兵经过埠子,副将向单将军请示:我们一路行军,已经人困马乏,我看这里有山有水,地点不错,是否驻扎休息一日,同时补充粮草等军需物资。单雄信策马到西高山上观察地形后,传令全军在西高山下安营扎寨。单雄信下马后,发现身边没有拴马的东西,随手将槊(古代的一种兵器)插在地上,当作拴马杆。这就是单雄信“走马拔槊现龙潭”的传说。

  单雄信席地休息,命令军需官采购急需物品,特别强调多购买可以随时食用的熟面食。军需官领命来到埠子街上,一阵香味把军需官的目光吸引向一间门面不大的店铺。店前的店旗上写着“赵氏厚饼”字样。军需官走进店铺,说明来意,品尝后,遂决定购买,并问一日内可否做齐三日之需。店铺少东家兼伙计,聪明伶俐,告知,单一品种很难做到,若是联合其他品种,应该不难。“我做这厚饼,可保够一日食用的。”军需官思考后,下了定金并请少东家联络,约好翌日同时到店铺取货。少东家不敢怠慢,向家人交代后,火速联系集镇上做朝牌饼、煎饼的店铺,抓紧生产。

   单雄信赋诗赞埠子厚饼

  第二日同时,军需官上门取货,按人均一日1.5斤计算,开秤称重付款,收得3类面食共1000斤。赵氏少东家说,为感谢义军,这多出来的近百斤面食免费送给义军,请问各位老板行不行?“有何不行,你赵家一家就多了50余斤,我们这几家只是小头。”一位做朝牌饼的人应和道。军需官答谢后对赵氏说:少东家,我们单将军想请你去面谈。

  西高山下,一阵寒暄过后,单雄信直言快语:昨天,品尝了军需官带回的厚饼,里嫩外酥,香甜可口,真是人间少见的美味啊。不知你可否愿意跟随我去打江山。少东家婉拒。单雄信说,凡事不可强求,我这里赋诗一首,留作纪念:“铜锣声脆面容姣,里嫩外酥世难淘。埠子湖波滋万物,东君伴我逐浪潮。”此时军士们已经收拾停当,先行出发,单雄信这才拔槊上马,向队伍追去。拔槊的地方留下洼塘,后人称之为龙潭,传说单雄信走后,身后喷出了清泉,他自己并不知晓。

   埠子厚饼面临失传窘境

  埠子镇的75岁赵丙臣老人说,他这辈子一直在制作埠子厚饼,他坚定不移地要让“赵氏厚饼”传承下去。

  老人说,传承上千年的埠子厚饼,只有亲口品尝,才能领略它的妙处。它的特色是:大而不厚,饼的直径一尺左右,厚度一寸左右。定制的可减可加;外酥里嫩,两面微焦黄,吃起来声音响脆;内瓤有气泡,通透暄白,给人以嫩滑香软之感。又因该饼是柴草烙制而熟,还有一丝草木的香气。做工讲究,手工发酵,纯碱中和,通过揉面、醒面、圆底锅加热、成型、下锅、旋转,最终制成;冷热咸宜,热食爽快,冷食饼屑如冰糖粒,越嚼越甜,亦可煎可汤煮。过去只有有钱人才能有此口福。

  据介绍,上个世纪埠子镇约有10余家做此厚饼生意,现在只剩下街南赵家一家在做了。从外地回家探亲的老人,回去时大多会带一块给家人品尝,市区还有开车过去购买的。当地有人在担忧,埠子厚饼也将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