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 把握六大关系

28.10.2014  11:14

 

中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央把粮食安全摆在如此突出的位置,是由我国的国情粮情所决定的。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从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来看,要更好地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用辩证思维来进行系统考量,主要在于处理好以下六对辩证关系。

一是生产和流通的关系。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是粮食问题当中一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近年来,社会各界就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继展开了热烈探讨,但大家更多地是从粮食生产这个环节去考量粮食安全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特别是发展粮食生产上的政策补贴与激励措施。但与我们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相比,对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还重视得不够。毋庸置疑,粮食产量与产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与基础,但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据初步统计,每年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粮食总量就达350亿公斤以上,这就是与我国的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有关。从我国的粮食生产、流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来看,我们的目光要更宽广,思考要更全面,要充分重视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因此,要树立生产和流通并重的理念,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的促进、引导作用。

二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粮食安全首先要考虑的是数量安全,过往我们也是把这个摆在首位的。但随着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人们对于粮食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想要吃得更好、更有营养、更安全。特别是近年来在食品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件,让人们对粮食的品质更为关注。一方面,生态环境恶化,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这些地方不能再继续耕种。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源头上直接影响粮食质量;另一方面,在食品监管的体制上还有一些不顺的地方,急需改进。正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食品安全首先是“”出来的,同时也是“”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同时考虑数量与质量问题,要从源头人手,理顺监管体制,强化监管责任,加大查处力度,建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我国而言,粮食问题有其特殊性,不仅仅是吃饭问题。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粮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从国计民生的角度来看,粮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不管从哪个方面出发,要解决好粮食问题,都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国人的吃饭问题,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粮食流通管理体制也经历了从统购统销到全面市场化的改革历程。这当中,也一直存在着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走市场化的路子不要犹豫,但如何让市场在配置粮食资源当中起决定性作用仍然要引起高度重视。再有,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自身特有的公益性、弱质性、基础性、战略性,其作用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特殊影响,要全面评估,科学应对。政府在考虑粮食问题时,不能完全放任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如必要的战略储备、储备粮吞吐、临时收储、适时的价格干预等宏观调控手段还是需要的。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关键就是要把握好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平衡。

四是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为什么在考虑到粮食问题时,农村与城市也是其中的一对重要辩证关系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粮食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而一般情况下,生产者主要是农民;消费者从对应生产者的角度来讲一般是指城镇居民,当然,农民自身也是粮食的消费者;其二,考察粮食问题时必须要考虑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平衡问题,主产区农村人口占的比例大,主销区城镇人口占的比例大。而现行的体制设计下,产粮大县大多是财政穷县,主产区在承担粮食安全责任的同时,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补偿,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己明确指出,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其三,在考虑粮食问题时,往往既要考虑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要考虑城市居民粮食消费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与困难群体的承受能力。其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来的两大战略,二者如何兼顾,如何互补,这当中,粮食问题也是不能绕开的课题。

五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期以来,中央把粮食安全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但一些地方出于各种考虑,并没有把粮食问题摆在对等的位置。在粮食问题上,国家耍从战略高度来考虑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国家需要地方服从大局,服从中央的战略布局与分工。而地方政府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又渴望中央作出有利于本地的部署,两者在总体利益一致的框架内,地方存在利益及发展战略取舍的问题。所以这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不回避这一问题,并对中央与地方的责任作出了明确的划分。会议指出:“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这涉及到国家整体利益与地方局部利益的调整,把握好这对关系的关键在于,要从制度设计特别是财税体制改革上来调整两者关系。中央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将责任分解到地方,实行粮食省、市、县长负责制,并有考核机制。地方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要服从中央的统一安排。这样,粮食安全的责任才能进行科学分解并落到实处。

六是国内与国际的关系。长期以来,在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意见认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完全依靠自已;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同时,也要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这是节约资源与优化成本的一种选择。如何处理好这对关系,在这次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对此予以了明示。即一方面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另一方面也可“适度进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  (建湖县粮食局办公室罗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