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莫成“政绩房”

06.02.2015  13:35

  近日,一些地方保障房项目频频出现入住率低、申请遇冷情况。专家分析认为,为按时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设轻规划、重数量轻质量、重完工轻分配、重建房轻产业配套”的不良倾向,使部分保障房偏离其保障民生初衷。海南省住建厅一位干部就坦承,很多保障房小区建设属于“凑数量”。(2月5日新华网)

  从前“一房难求”的保障房何以沦为“空房等人”?原因在于:部分房屋质量没保障,让人难以安心入住;选址偏僻,交通不便,加大了中低收人群体出行成本;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有的连超市、菜市、公交等都找不到,更莫说医院和学校等公共服务。这些,都使保障房的居住价值大大降低。

  从深层看,保障房建设沦落到“凑数量”,是因有些当政者把保障房当作了“政绩房”与“官帽房”。在上级行政指令之下,只追求建设数量达到要求,是建给上级“”,心里没有装着中低收入的老百姓。

  要解决保障房空置现象,既要严格监管体系,力破分配不公,还要针对保障房空置建立问责机制,倒逼相关部门在规划保障房时,不再是完成数量任务就万事大吉,而是以解决多少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作衡量政绩的标准。这样,方能杜绝“重量不重质”、“重建设轻分配”,使保障房建设真正“以人为本”。 何勇海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