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地方粮食安全 丹徒粮人重任在肩

04.12.2015  13:33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是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保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丹徒区粮食局为全力抓好粮食购销、储备和市场供应工作,依法加强粮食流通监管,积极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全区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和粮油主食品质量安全。

  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活化购销经营。

  今年预计全区社会粮食购销总计73.17万吨。其中收购39.9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占比5%;销售33.2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占比5%。预计国有企业粮食购销15.78万吨,其中收购8.36万吨,销售7.42万吨。储备粮管理日趋完善,科学保粮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储备粮轮换共2万吨,占整个储备粮100%,且对储备粮检查的电子测温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确保了储备粮的储备安全。全区库存粮食数量准确,品质良好,粮情稳定,均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同时做好了储备粮网络信息录入和报送工作,全面掌握各库存点储备粮粮情,有效地确保储备粮安全。

  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推进粮食现代化新进程。

  粮食硬件设施是粮食储备的重要容器,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收储能力和流通效率,对于实现粮食供求平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粮食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是增加粮食烘干设备投入。今年秋粮收购期间,因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了不少农民的收割计划。即使已经收割的,不少也因为无法晾晒,导致一些稻谷坏掉,让农户蒙受损失,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市场粮食整体品质。为解决这个普遍难题,2014年,丹徒区幸福桥粮食收储中心和黄墟粮管所引进3套粮食烘干设备,总投资500多万元,已于去年上半年运行投产,该设备日烘干能力达800吨。粮食烘干机20个小时就可将粮食含水量均匀烘干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大大降低晾晒成本。粮食烘干设备的应用不仅保证了农民收种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种植效率,实现了粮食“从田间、到烘箱、再到粮仓”的无缝对接。明年,还将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增加烘干设备2套,日烘干能力将增加到1400吨,极大减少了粮食因灾损失,保障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二是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粮食基础设施是粮食仓储工作的基础,没有好的仓储设施就无法保证各级储备的安全存储,就无法很好承担各级储备任务,也会严重影响粮食供应和安全保供工作。近年来,丹徒区粮食局不断加大对全区仓储设施的信息化投入,逐步实现“数字粮库”,达到粮库管理信息化、作业自动化、仓储智能化。针对全区粮食仓储库点“少、小、差、散”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丹徒区粮食局按全省率先实现粮食现代化达标的要求,根据《丹徒区粮食现代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规划3年内在全区完成一个中心粮库、三个骨干粮库共计12万吨的现代化粮仓建设工程。今年,将重点完成区幸福桥粮食收储中心2万吨中心库建设和在原黄墟粮油管理所新建1万吨骨干粮库两项工程。目前,幸福桥中心库建设已正式开工,预计年底主体工程封顶,明年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实施后将增加有效仓容2万吨,全面采用机械通风、微机测温、环流熏蒸、低温储粮“四合一”技术,仓储功能有效提升,仓储设施和库区环境得到改善,为安全储粮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还添置了粮情检测、库区监控等可视化、信息化管理手段,为科学储粮提供了有利条件。更好地发挥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满足了农民的售粮要求,使全区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迈上了新的台阶。

  扎实做好民生工程,放心粮油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施放心粮油店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一项保障食品安全的民生工程。放心粮油店是粮食部门服务市民的窗口,为确保市民能吃上放心粮油,丹徒区粮食局积极推进放心粮油经营网络建设,切实做好“六个结合”:一是采取应急保供与日常经营相结合,将放心粮油网点布局统筹考虑到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建设中去,放心粮油店既是我们服务市民的窗口,又是应急保供点;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站所人员,采取忙闲结合、店所结合,在现有的粮管所建立“放心粮油”店,既提升形象又增加效益;三是采取储备与供应相结合,充分利用店、所,完成成品粮油储备与供应。区级储备与加工、销售相结合;四是采取店面销售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积极推广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开拓同城团购网、电商物流网配送等现代物流新模式;五是采取民间资本与粮管所现有店铺进行融资相结合,在黄墟、宝堰、辛丰、高资、谷阳等临街粮管所首批设点,鼓励职工投股、民资参与,多渠道筹资建设放心粮油店;六是采取惠农业务与团购市场相结合,利用农村购销网点,开展适应农村消费市场的代收、代储、代加、代销、兑换等利农业务,重点开展城区乡镇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团购业务,逐步提高“放心粮油”在城市的普及率、在农村的占有率。

  针对丹徒区粮油检测机构设备不足等影响,只能从事简单的物理指标的检测,不能满足全区粮油市场质量安全检测需求。下一步丹徒区粮食局将加强粮油检验机构建设工作,尽快改善粮食检验机构场地和仪器设备条件,多渠道争取、筹集设施装备的资金投入,尽快提高卫生安全项目检验能力,改变检不了、检不出的现状。

  在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外,今年主要委托市粮油质检所进行检测,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检方式,对放心粮油店销售的粮油产品进行质量抽检,重点在节假日期间加强对挂牌的放心粮店至少抽检1-2个大米、面、油品种,检测结果在媒体上公布,确保粮油销售的安全性。

  在对放心粮油示范店、经营网点的日常监管上,采取了定期不定期地与质监、卫生、食品、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动态监管,对发现问题的放心粮店及时处置。建立社会监督制度,设立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举报,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实,一经查实立案查处。建立放心粮油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条件和违规者坚决予以摘牌,并在媒体上公示,逐步形成文明经营、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坚持依法管粮,构建和谐法制环境。

  自2004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丹徒区粮食局不断创新粮食流通监管手段,先后设置了监督检查科和粮食监管执法大队,现有执法人员5名。每年定期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核查、粮食库存检查、军粮和地方储备粮检查及粮油市场质量安全检查,规范了粮食经营行为,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保护了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原则,丹徒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履职,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充分利用查处涉粮违法案件这一依法教育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大处罚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查处粮食违法违规案件3件,累计罚款3000元。

  2012年重点查办丹徒区某米厂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典型”案件,因不按规定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和报送基本数据。丹徒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多次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服务指导、督查督办,仍拒不配合和服从管理,在当地粮食生产行业中造成较坏影响。为此,丹徒区粮食局高度重视,排除种种干扰,一把手亲自主持专题研究,分管领导至始至终亲自抓,执法大队按照法定程序精心制定查办方案,认真调查取证,经过两次案件审议,最后形成对该企业处以责令改正、予以警告,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整个案件历时2个多月,最终得以成功查办,有力地打击了涉粮违法行为,对当地粮食经营者的警示教育作用很大,切实维护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严肃性和粮食行政执法的权威性。

  今年,丹徒区粮食局加大了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力度,实施阳光政务、践行依法管粮、规范粮食流通秩序。一方面加强了与区人大的联系与沟通,对丹徒区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导,现场考察观摩丹徒区幸福桥粮食收储中心、黄墟粮油管理所两个库点的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区人大代表多渠道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有关粮食流通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力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切实履行依法管粮职责。重点开展了夏秋两季粮食收购市场、粮食出库、军供粮和粮食统计制度等各类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检查,确保国家各项粮食政策落实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丹徒区粮食局将始终绷紧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全力推进丹徒区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