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女士家藏40的嫁妆火柴 保存良好一划就亮

08.03.2015  19:24
近40年的老火柴一划就着了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近40年的老火柴一划就着了

  昨天上午,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关注”官微发布一条微博,说的是方巷镇沿湖村胡女士家有件宝贝——近40年的老火柴,直到今天仍一擦就亮。现代快报 记者当天在扬州采访火柴主人时得知,用剩的11盒火柴已在家里放了快40年,是胡女士结婚时娘家陪的嫁妆之一。几十年来,从船上到岸上,四五次搬家,这些 火柴一根都没丢过。这些年,每到春节这些火柴还成了宝贝——专门用作龙馒上龙的眼睛。据介绍,龙馒是渔民大年正月初一祭祀湖神时的必备祭品。

    微博传信

   家藏几十年的嫁妆火柴,黑圆头子一划就亮

  这 则微博原文标题是:【近半个世纪的老火柴仍一擦就亮,棒棒哒】,内容大意是说,方巷镇沿湖村胡女士家有件宝贝,是她当年的陪嫁品——南通牌火柴!现在专门 用作龙馒上龙的眼睛。龙馒是渔民正月初一祭祀湖神时的必备祭品。过去,女孩出嫁时,火柴往往是嫁妆之一。胡女士陪嫁火柴有50盒,现在只剩11盒了。

  除文字以外还配发了7张火柴照片,从图片上看,火柴包装盒正面有红色图案——一幢大楼,右上角有“南通”二字。

  这条微博发布之后,很快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新浪江苏扬州频道”:哇,好有时代感,小编还挺喜欢闻火柴的味道呢;“扬州的面条”:以前我们用的好像是镇江产的金山牌……

  快报记者联系上发微博的方巷镇文化站副主任任在新,他说,老火柴是前几天带着当地电视台记者去胡女士家拍摄龙馒时意外发现的。

  任在新说,当胡女士给龙馒点睛时,他看到胡女士所用火柴上的黑色火药头,当时就感到非常吃惊。用作龙馒的眼睛很逼真,而且年代这么久的火柴还保存完好,一划就能燃烧。

   随后,他与胡女士聊天,才聊出上面这段故事。

   春节记忆

   日子越过越红火,“退休”火柴专给龙馒镶眼睛

  在 “八零后”记者的儿时记忆里,火柴曾是一个家庭必备之物,那时的老火柴,做工非常朴素,火柴盒的内盒是用极薄的木片糊上粗纸制成,盒外套的划磷,则是用薄 纸壳做成。火柴杆是木制,火柴头大大的,多是红色绿色,也有黑色的。那么胡女士家的火柴究竟蕴藏着什么历史和故事呢?昨天上午,快报记者联系上了胡女士及 其丈夫马先生。胡女士名叫胡兆芳,今年57岁,祖籍扬州高邮,35年前嫁到了方巷镇,丈夫叫马昌标,今年56岁。

  “我还没结婚的时候与 父母亲在水上搞过运输,经常跑运河,高宝邵伯湖,在那时候无论是船上还是岸上的家中生火都是用火柴。”马昌标对记者说,那时候京杭大运河高邮市界首镇大码 头是个非常繁忙的地方,买火柴都是到那边到岸上小摊子或者小店铺,一盒子火柴5分钱,每次都是成包购买,一包20盒,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购买了3包。在那 时候用火柴每一根都舍不得浪费,要是浪费了家人说不定要批评好一阵子,因为钱难挣,生活艰苦。即便是火柴用完了,火柴盒也不会随便扔掉,盒子上带磷的那一 侧都会保存下来,一旦哪里划伤了贴上去可代替现在的创口贴,效果很不错。

  “到了自己结婚的时候,妻子娘家陪嫁了几包火柴,寓意红红火 火。”马昌标回忆起自己家中剩余的火柴时说,目前家里保存的火柴都是当年结婚的时候妻子家陪的嫁妆之一,在过去不但值钱,也是图个吉利。胡兆芳嫁给马昌标 不久,马昌标就不再搞运输了,随后开始搞水产养殖、销售,逐渐就成为方巷镇沿湖村的渔民了。据他介绍,一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打火机越来越流行,火柴才 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家里剩余的这些火柴,细心的妻子一直保存在木头箱子里,从船上到岸上,到目前为止已经搬家四五次,火柴一根也没丢过。

  马昌标说,一看到这些火柴就想到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同时这些火柴,也是他和妻子坚贞爱情的见证者。如今,虽然平时的生活中几乎用不到火柴了,但每年春节,妻子做龙馒时,会拿出收藏的火柴,用来做龙的眼睛。黑黑圆圆的火柴头做龙眼,看上去很是形象逼真。

    这些“南通火柴

   的生产厂家在哪

  昨 天,快报记者试图寻找“南通火柴”厂家,但由于火柴盒上没有厂名厂址,因此无法得知厂家是否存在。记者上网查询发现,以前南通曾有多个火柴厂,省内多个地 方也有生产火柴的企业。如今,这些老火柴在市面上已经很难买到,传统的火柴生产厂家也寥寥无几。一些酒店宾馆如果需要火柴,会向生产厂家特别定制。

   延伸阅读

   火柴曾是西方国家给道光皇帝的贡品

  火柴,老一辈人都叫它“洋火”,顾名思义它是个舶来品。道光年间,西方国家以火柴为高档礼品,向道光皇帝进献,这新奇的洋玩意立刻引起了皇亲国戚和重臣富商的惊叹与追逐。而外商也瞄准了商机,将火柴作为商品大量引进中国市场。

  一 开始,火花仅作为火柴的商标装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火花设计师们利用火柴盒这个方寸天地,逐步使火花向宣传性、艺术性、实用性发展。1958年7月, 北京火柴厂推出了我国第一套成套火花,分鸟类、风景、花卉三组,每组各12枚。以后,火花开始以套花的形式出现,尤其是近几年火花的内容题材不断开拓创 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纪念火花、广告火花、日历火花、灯谜火花等陆续问世。这些火花设计印刷之精美堪与邮票媲美,博得了许多收藏家的青睐。

   1879年,中国有了第一家火柴厂

  2011 年10月23日惠州日报报道,巧明火柴厂是中国第一家火柴生产厂,其发展史在 《广州老字号》、《华侨志》等书籍中都有简要记载。巧明火柴厂于1879年由旅日华侨卫省轩借助日本资本在佛山创办。后因难以维持于1908年顶售与商人 黄寿铭,改名为巧明光记火柴厂。1922年,黄氏生意失败,日本人将巧明厂改组并复名,还增加资本。1930至1931年,抵制日货风潮汹涌,日股被迫退 出,又改名为巧明光记火柴厂。1946年,巧明光记火柴厂与芳村支厂合并,1949年又与大光火柴厂联营,再改名为巧大联合火柴厂。

  广 州解放后,工厂进行公私合营,工厂交由工人管理,工人正式当家作主。由于当时的政治教育,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爱国心和积极性,加上此厂工人工作态度和优良传 统,使工厂的生产力比资本家管治时期迈进了一大步。但到了1963年,火柴厂经营不善倒闭,合并给广州河南马冲桥的火柴厂,成为广州火柴厂,标志着巧明火 柴厂彻底成为历史。

   中国火柴界的“五朵金花”已成昨日

  2013年有媒体报道,随着去年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资产处置拍卖会的举行,以及最后一批设备的落槌拍卖,亚洲最大火柴生产厂进入了历史。而这也宣告了中国火柴界的“五朵金花”,泊头、开封、安阳、济宁、蚌埠五家火柴厂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

   火柴成了稀罕物,需要“私人定制

  其 实,火柴并没有被打火机彻底取代而“熄灭”,它反而转化了一种形式,演变成一件件创意产品。如今,在礼品店,火柴盒改头换面备受大家的青睐,成了馈赠亲朋 的个性礼品。火柴盒不再是单一的纸制品,而是有了金属或木质包装,甚至镶玉的装饰,价格也翻了几十倍、上百倍。另外,在淘宝网站,也有很多商家,推出了定 制个性火柴的服务,火柴的颜色、大小,甚至火花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