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当“药”,你家老人中招了吗?

09.03.2016  10:32

 

去年6月,上千名老年人参加某品牌保健品讲座。资料图

 

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市市场监管局和市消费者协会近日联合举办“3·15话保健”活动,邀请专家为市民释疑解惑,让消费者了解相关的保健品知识,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营造安全、放心、健康的消费环境。

 

老年人被“洗脑” 家属叫苦不迭

 

我有糖尿病,听人说蜂胶能治疗糖尿病,所以我每天都会服用蜂胶。”“我有高血脂,我每天都吃鱼肝油胶囊”“都说年纪大了会骨质疏松,我每天吃一点钙片”……活动现场,不少老年人表示,他们都购买过保健品,用于缓解疾病。市人民医院医学科主任医师郭燕现场一一指出老年人服用保健品的误区。

 

市民顾女士的父亲年过七旬,老人一个人在家比较孤单,便和附近的老年人一起参加了某养生机构举办的养生讲座。经不住工作人员的推销,老人花1296元购买了一盒蜂胶液,并拿到了一张等价的代金券。看到老人的蜂胶液吃完了,工作人员再次进行推销。工作人员告诉老人,厂家促销活动期间使用代金券,只要花1.1万余元就可以买到15盒蜂胶液,这让老人十分动心。顾女士回家得知情况后,当即劝父亲别买这种产品,但老人依旧固执地想买。

 

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打着举办讲座的名义,不断给参与健康讲座的老年人送礼物,最后再推销一堆“三无”保健品骗取老人钱财的骗局屡见不鲜。去年年底,市民朱先生向12315投诉称,他的母亲参加了城北桥附近的一个健康讲座后,一下子购买了4000多元的保健品回家。母亲还高兴地说,她获得了商家赠送的价值2万元的物品,这让朱先生哭笑不得。

 

记者从12315投诉举报中心获悉,平时,有不少市民替家中老人打来电话,投诉所谓的保健品和药品骗光了老人的钱财,或是咨询如何说服家中老人不再购买保健品。在2015年的消费投诉中,保健品投诉有52件,占所有消费投诉的5%。

 

老人购买保健品迷信功效

 

60多岁的马阿姨因为连吃一个月的保健品“降压”,差点酿出大祸。

 

家住滨江新区办事处的马阿姨患高血压病已经10多年了,之前她一直遵从医嘱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生活作息也十分规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邻居口中听说有一种保健品有降压作用,便信以为真。于是,她花数百元购买了该保健品服用,且不再服用降压药。一个月后,她忽然觉得头重脚轻,晕倒在卫生间,幸亏家人发现及时,将她送进医院进行救治。经医生检查,马阿姨因为血压升高引发脑出血。家人这才知道她已经好久没有吃降压药了。

 

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关注“保健品的功效作用”,远远高于对保健品成分、品牌的关注程度。郭燕介绍,现在,中老年人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居多。部分老人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加之许多保健品夸大宣传,老人们寄希望于保健品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因为服用保健品,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的不在少数。不少老年人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保健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的食品。它属于食品的范畴,不能替代药品的治疗作用。

 

进口保健品不一定适用所有人

 

澳洲代购的鱼油、维生素、蜂胶,日本代购的酵素……如今,进口保健品越来越红火,不少市民都喜欢在网上、微信朋友圈购买这类商品。

 

江苏艾兰得营养品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史解矛介绍,中国的老百姓普遍欠缺营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在保健品的认知上存在缺陷,往往将保健品视同于“类药品”。而在美国,保健品更多地被视为“膳食营养补充剂”,只是用于弥补日常膳食中不太容易获取的营养素或者较容易流失的营养素。特别是中、外膳食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说,美国人以肉食为主,中国人则会摄入更多的植物,偏素食,中国人与美国人的身体素质也有着很大不同,所以在选择进口保健品时,一定要注意配方是否适合自己,而不能盲从于国外流行趋势。另外,有一些进口保健品可能存在副作用,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服用。她建议,购买与服用进口保健品时,一定要参考专业营养师的意见。

 

购买保健品认准“蓝帽子

 

针对线上线下保健食品市场鱼目混珠、乱象丛生等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网购保健食品的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要注意认准正规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

 

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科副科长曹琪介绍,购买保健品首先要认准正规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外包装盒上标出天蓝色、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此外,保健品真伪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找到首页的“数据查询”模块,进入其中的“保健食品”一栏后,输入产品名称、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等内容,就可了解所购产品是否经过了国家食药监部门的准入。

 

曹琪说,一些保健品经营者盯住“银发经济”,利用中老年人渴望身体健康的心理设置消费陷阱,推销所谓“特效保健品”,牟取非法利益,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她提醒“银发族”应掌握健康和医学常识,增强防范和辨别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识别一些常见的伪劣保健品推销手段:“免费义诊”忽悠、“讲座洗脑”诱骗、“物品馈赠”诱惑、“高薪雇托”坑蒙、“亲情投资”感染等。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