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获年轻观众或将成就未来发展

12.01.2016  12:14

 







 

        2015年,广播影视行业延续了2014年的震荡,电视剧制播市场的变化更为剧烈:全年优质剧目可圈可点,一般电视剧收视低迷;一线卫视竞争激烈,网络自制剧迅猛发展;年轻观众呈回流态势,大剧投资规模上亿元,电视剧制作机构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从宏观层面探究2015年中国电视剧行业变化,至少有3个关键点。

        近几年,国家广播影视管理部门按照行业发展状况,不断出台并调整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不仅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而且迅速在媒体内容生产、资本运作、行业走势等方面产生影响,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制约性和导向性愈发明显。

        从“限”的角度看,2015年影响电视剧制播变革的两大政策是“一剧两星”和“严审海外剧版权”。“一剧两星”的出台,使电视媒体播出的大剧明显减少,中小成本制作作品增多,每晚“3集”变“2集”后电视开机率继续下滑,观众的吸附率进一步降低,通过PC端、手机端等网络设备看电视剧的人群呈直线上升趋势。

        在对国产影视剧加强管理的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一步规范海外剧管理,业内所称的“限外令”确立了“数量限制、内容要求、先审后播、统一登记”4项主要原则。这一规定使海外剧无法在国内同步更新。各家视频网站购买海外剧更加谨慎,争夺热门美剧、韩剧的现象随之降温。作为一种倒逼机制,各家视频网站以国产剧和自制剧填补海外剧减少留出来的空间。因此,2015年网络自制剧的猛增,政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从“倡”的角度看,总局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推出“8+1”(央视及江苏、湖南、浙江、北京等8家卫视)抗战剧编播计划。在“主旋律”的引导下,抗战剧从7、8月起成为中国电视荧屏黄金时段的主角。整体来看,抗战剧中虽不乏如《伪装者》《战长沙》《激战》等品质较高的佳作,但真正被观众认可、关注的作品并不多。相反,一些“抗日神剧”饱受诟病,“子弹拐弯”“裤裆藏雷”等奇葩桥段让“吐槽”“尺度”“雷人”等负面评价一度成为与抗战剧关联度较高的网络标签。

        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看,“限”的目标在于促进电视剧行业健康发展,这虽然使电视媒体面对新的压力,但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行业的融合与转型。从“倡”的角度看,抗战剧虽然具有政策红利的优势,但不少作品却因粗制滥造而失去口碑和观众,这又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市场的刚性。

        终端竞合:

        网剧爆发的商业逻辑

        2015的热播剧大部分是有相当粉丝基础的网络IP剧,如《花千骨》《何以笙箫默》《琅琊榜》《芈月传》等,这是一个尤其值得重视的现象。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自制剧,从数量和投资上来看,2015年前9个月的网络自制剧就达到2014年“自制剧元年”的总和,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网络剧有近20部,其中包括《盗墓笔记》《心理罪》《暗黑者2》在内的5部“超级网络剧”,投资成本高达5000万元至上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互联网原生IP开启反哺电视平台的新局面。搜狐视频的《他来了,请闭眼》成功反向输出到东方卫视,爱奇艺的《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也将在2016年寒假档登陆安徽卫视。

        就播出方式看,从台网同步播出、网络独家播出到先网后台播出,再到多屏共播,终端融合进程加快。网剧激增、渠道互通充分说明,无论是电视平台通过“网络”延伸产业链,还是网络以自制剧反攻“电视”,“电视剧”将成为历史名词,“视频剧”生产商不分电视还是网络,将在各个接受终端展开竞争与合作,争夺观众与市场。逻辑似乎只有一个:商业。从目前的态势看,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传统媒体随着人才流向网媒,优势不再明显,掌握用户资源和擅长产业链打造的网媒后劲十足。

        重识观众:

        行业发展的未来核心

        “剧”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和艺术化升华,也是对我们所处时代和文化传统的集体记忆与印象存储。2015年的电视剧,从题材上看依旧是古装剧、谍战剧、都市言情剧“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表现风格的年轻化、时尚化。故事表现方式的变革不仅缘于视听产品的娱乐属性驱动,更反映出当下观众审美旨趣以及收看观念的变化,也充分说明观众群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原先将电视剧观众定位在中老年、家庭妇女的理念被颠覆,多屏互动时代的观众需要重新界定与发现。

        当电视剧被各个平台接受与传播时,当玄幻、穿越、侦探推理、惊悚悬疑类的网络自制剧登上传统电视平台时,当明星、话题在社交媒体被粉丝转发、扩散时,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出现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收视群体加入了观剧行列。

        与2014年相比,截至2015年6月,手机视频用户规模就增长了4154万人,移动视频用户是电视剧受众结构年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大屏小屏互动频繁,“电视+社交”的观剧模式成为新常态。以古装剧《琅琊榜》为例,其播放初期并未形成影响力,由于社交媒体的聚焦和口碑,该剧“十一”黄金周前4天累计网播量超过8亿次,国庆后收视率暴涨,最终单日网播量连续突破2亿次,成为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网播第一名。

        有分析者认为,当下的国产剧就是“传奇、爱情加美颜”,“看脸的时代”已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产业洗牌的第一步。从今年卫视储备的剧目来看,其中就包括《幻城》《诛仙》《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多部网络奇幻剧作。这些带着网络基质的热门元素,正在用一种狂欢式的传播力度占领电视剧高地。可以预见,当新一代IP崛起之后,观众的年龄层大大降低,网民的趣味将起主导作用。

        综合起来看,2015年电视剧行业的变化恰恰说明,创作本位、观众本位的理念应该重新得到重视。只不过,从业者需要将“创作”与“观众”放置在互联网、多屏互动的时代背景中重新认识与理解。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剧”岂分台播网播?俘获年轻观众或将成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所在。  (胡智锋 顾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