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娟:“针头线脑”练就的金牌高级工

20.08.2016  16:08

 

工匠名片

 

姓名:侯桂娟

 

性别:女

 

年龄:40岁

 

岗位:江苏裕纶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细纱挡车工

 

推荐理由:高级工、江苏省纺织行业优秀职工

 

匠人之语:选择了就应该坚持。

 

拔管,找头,顺势加捻,捏紧纱头,轻轻引出,精准挂上钢丝圈,提纱向上,绕导纱钩,卡断纱条,将纱条靠近罗拉迅速轻放,拇指自然松开……一套规范的细纱挡车工操作流程,在纺织学院的精品课程库里分步详解用了整整9分钟。但如今侯桂娟做来,却只要3~4秒钟。她在全省纺织职工大赛中获得实际操作技能第一名。

 

 

选择了就应该坚持

 

1992年,16岁的小姑娘侯桂娟满怀青春梦想走进纺织车间,却恰逢纺织行业疲软,效益滑坡。一些同来的姐妹见此情形,决定另谋出路。侯桂娟几经思量仍旧选择留下来,当上了一名细纱挡车工。

 

“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坚持,这是我选择的第一份工作,不能草草收场。“侯桂娟说。她相信只要自己肯做、愿意学,一定能在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来。

 

刚进车间的前3个月,侯桂娟一直在练习“接头”。精细的纱线对于当时16岁的小姑娘来说,并不“友好”。没试几下,细皮嫩肉的手指就被纱线勒裂出许多细长的血口。但倔强的她总是一声不吭,抹些膏药继续练习。

 

公司纺一车间人力资源主管张红英说,接头功夫靠的是长时间的练习摸索,也要靠个人的勤奋和悟性。侯桂娟就是两者兼得的典型。她记得,侯桂娟刚学接线时,每天下早班后,总是留在车间继续练习,只为把接头动作练得完美。有时手指坏了,但她仍不愿停歇,咬牙坚持,还央求着师傅帮她反复测定、拉样板,直到满意为止。

 

 

从“鼓励奖”到高级工

 

进厂后第二年,侯桂娟开始参加公司操作技术运动会。在初次比赛中,她和众多前辈强手同台竞技,仅获得了一个鼓励奖。这让侯桂娟认识到,自己离真正的优秀员工还有一段差距。

 

她埋头苦练,班前,她总是比其他工人早到20分钟;班中,她总是来回查疵最勤的;班后,她则主动给自己”留课“,坚持再多练10分钟。她的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并在此后厂里举办的历届技能比赛中逐渐脱颖而出,成绩一届比一届优秀。细纱操作法要求50秒内接10个断头空锭,侯桂娟只要40多秒,要求空管生头30秒10个头,她只要20多秒就能完成,而且线头接处光滑、平整,质量极高。

 

去年9月,侯桂娟参加江苏省首届纺织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凭着娴熟的技能及沉着冷静的发挥,技压群芳,夺得实际操作技能第一名、应知应会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荣获“江苏省纺织行业优秀职工”称号,并成为厂里为数不多的获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可的高级工。

 

 

百花同放才是春

 

侯桂娟知道,在纺织业这样的劳动密集性行业中,要想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仅靠自己的一双手,力量有限。只有让更多人、更多手掌握挡车的操作本领,才能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形成“百花同放竞春朝”的局面。

 

因此,在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同时,侯桂娟不忘刻苦钻研,练成了一套“双手换粗纱法”。这套操作法除“稳、准、匀”得法之外,还可以两手并用同时更换,使换粗纱的速率比正常速率整整快20秒,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前几年,她又和班组成员一起发明了细纱机操作“四分之一机台整体换粗纱”等操作新方法,使得车间整道流程不断提速。

 

近十年来,侯桂娟每年还热心指导20余名新员工迅速熟悉业务并成长为技术骨干。

 

(全媒体记者刘敏 特约记者秦洁 孙俊 唐海燕 摄影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