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学元:养老多样化 让江苏老人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

06.02.2017  20:38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

        新华网南京2月5日电(毛丽萍)每年政府公布的十件实事,省民政厅都是“扛大梁”的,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直言这一举措非常好。他说,这些实事,并不是政府简单拍脑瓜子拍出来的,而是自上而下通过层层筛选定下来的。“我们也是这样,问需于民,坚持需求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效果导向,把政府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先做雪中送炭,再做锦上添花,我觉得十件实事是很好。”谈到实事,侯学元说,不仅要做好“富民”,还要重视养老,要让江苏的老人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

        倒排时间表,力保2020年高水平达小康

        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2017年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确保到2020年全省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地实现脱贫达小康。

        侯学元说,这是省民政厅的一个重点任务,“按照2020年6000元这个目标倒排过来,今年每月至少要达到400元,这样全年就是4800元,再经过2018年、2019年,2020年我们就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是逐步提高农村低保的最低标准。

        除了低保这个标准以外,侯学元说还有一些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等辅助性的措施。“希望因病、因残致贫的这部分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能够得到一定的救助。”他举例,很多家庭,因为一场大病,一场车祸,主要劳动力倒下了,家庭也就垮了,这些家庭就有可能变成贫困家庭,或者已经脱贫的家庭又可能返贫。他透露,相关部门正在聚焦这个问题,政府、慈善包括企业、社会力量,“我们想做一些探索,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几道保险,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将来如果能再有一个大病保险救助,慈善救助来减轻他的医疗费用负担等。

        今年再建100个老人“日托所”,5年社区全覆盖

        根据去年10月份发布的《江苏省2015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江苏老年人总数居全国各省第三,但老龄化比例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仅前年一年就新增69万老人。侯学元说,与“富民“一样,养老也是个重点。

        侯学元称,按照中国的国情、乡情及文化,居家养老是最适合的。“享受天伦之乐,所以站在老人的角度,他希望居家养老,或者叫离家不离社区。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孝道,所以我们就把现在的养老理念,现代的养老服务,延伸到辐射到家庭,既发挥家庭子女孝道养老的作用,又把现代的公共服务,社会服务送到家庭,两者结合起来,就突出了居家养老。依托社区,建立老人的日间照料中心或者叫老人的日托所,这样,老人就可以离家不离区,白天过来吃饭,晚上回家,既享受到了公共服务,享受到人群在一起的相互交流、互助、社会服务,又享受到家庭的天伦之乐。

        侯学元称,去年这样的老人“日托所”已经建了112个,今年计划再建100个。另外,他还透露,通过5年时间,做到整个城市全覆盖。据介绍,届时全省大约有8000到1万个社区集中助餐点。

        要让江苏的老人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

        “不是让老年人简单地活着吃饱穿暖,在那儿晒太阳就行了,而是要在满足他物质需求的前提下,满足他精神生活需求,使老人活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快乐,更优雅地老去……”侯学元说,江苏要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他解释,老人能自理的,完全可以到老人“日托所”去,但是一些失能、半失能的则要造政府建立护理型的养老机构,也就是医养结合型的。据介绍,江苏每年福利彩票都有资金投向护理性的养老机构,来满足失能高龄的,需要护理老人的需求,“我们把这个叫做雪中送炭,这是政府必须要做的。

        侯学元称,他们正在探索一种长期护理型,国外德国、日本都有,就是形成一个居家、社区、机构包括还有互联网+,互联网这种模式,长期互联,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社会、市场几家共同发力,提供各种不同层次的菜单式的养老服务,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江苏南通已经开始做了,还有苏南一些城市也已涉足。

        侯学元强调,总而言之,就是让江苏的老人能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