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把“水经注”译成英文吗

27.01.2015  11:29

  70年前大学考题不无启示

  

  本报讯 你知道什么叫“苞桑”“耳食”吗?能把“水经注”翻译成英文吗?昨天,南京大学记者团团长“侯印国老湿”在其微信公众账号上,晒出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当年的入学试题,一时间引起网友竞相转发和热烈讨论。由于国立中央大学正是南大的前身,不少同学纷纷表示“如果穿越回去,真的当不成南大校友了”!

  该考题来自于1941年收录的一份《大学投考指南》,类似于现在的高考复习资料。记者注意到,考题内容庞杂,不仅文理不分,且贯通古今中外。“用三十字略述商鞅、张居正、左宗棠的事项”;“粤汉铁路不日通车今试自广州出发乘火车至法国巴黎所经择要”;“蚯蚓、鱼、蛙三者循环系统之进化”;“试述生活素、激动素各5种,并论其功用”。不少小伙伴说,“懂这么多,真给这些学霸跪了”!

  事实上,当时考大学可能未必要博览群书,但必须得文理兼修。全国高校校史研究会副会长,南大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运来教授告诉记者,在1928年-1938年间,报考国立中央大学必须考查英文、国文、党义、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军事训练八门课程,而在1938年后开始全国统考,在公民、国文、英文、生物四门必考科目外,文科学生还要求考数学、历史、中外地理、理化,而理科学生同样也要选择数学、物理、化学、中外史地。

  除了科目繁多,最令当今大学生们无从下手的是一些论述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今日文化之责任”,这样论古谈今的作文题你怎么写?南大文学院硕士侯印国看了试题好几遍,他觉得答题所需的知识并不是很艰深冷僻,很多名词解释还允许考生从10道题目中任选5道,在知识识记上并不难为学生,亮点在于很“接地气”,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事热点联系特别紧密。比如“青年对于我国抗战必胜之信念”“南京市与北平市之形势如何”等等,“如果脑子里没有时局,没有思想,那就被考倒了。

  “这些试题,就像是把学生拉到赛场上尽情地跑,跑开后速度、耐力等素质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不是用知识的框框绊倒学生。”王运来说,现在教育史界认为1927年-1937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现代史上大师辈出,与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无关系。这对进一步提高当今考试的科学性不无启示。 (杨频萍)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