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改会风,会场内外吹来清新的风

22.01.2015  13:11
转作风改会风,会场内外吹来清新的风 - 新华报业网
转作风改会风,会场内外吹来清新的风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清新、简朴、务实、高效”成为各地两会主旋律

  参加连云港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委员进行热烈分组讨论。樊晓株 摄  

  过去一年,全省各地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作风改作风,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一年过去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什么不一样?两会会场上,变化是最实在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

  开会“静悄悄”,尽量不扰民

  没有拱形门和红地毯,看不到祝贺气球和精美背景板,走进苏州两会主会场苏州市会议中心,“清新、简朴、务实、高效”的会风扑面而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周文生介绍,今年苏州两会严格控制会议工作人员数量,大会秘书处和代表团工作人员在去年分别精简20%和30%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提高服务效能和保障水平。

  南京市的两会也是静悄悄地开。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当天,记者在会场所在地钟山宾馆发现,一对新人正在这里举办婚礼。宾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钟山宾馆周边并未因为会议的召开而进行交通管制,除了承接会议外,宾馆正常对外营业。

  大型会议召开难免给市民生活带来一些影响,为了不扰民、少扰民,一些城市的两会专门腾出地方给百姓让路。南通市的两会在19日和20日相继开幕,会议地点从当地的文化地标更俗剧院换到了远离主城的南通科教会堂。这样的变化,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大力支持。“开两会,是为了让城市发展更快、市民生活更好。一切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就该这样!

  会务人员减少了,背景布置简化了,纸质提案不见了,两会的“信息量”却没有打折。今年,徐州的两会文件全部在第一时间上传官方微博,一些网友通过网络与代表、委员直接互动,相关职能部门也在网上对热点议题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不说“客套话”,句句要落实

  会场内外清风拂面,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更是货真价实。

  1月19日,在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城市建设专题议政会现场,南京市住建委主任周金良的一番“客套话”被南京市长缪瑞林打断,并要求他直接回应委员提问。当天,南京政协会议共举行了6场专题议政会,缪瑞林多次要求发言委员直奔主题,少谈成绩,多讲问题;部门负责人不打官腔,直接回应。

  21日上午,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接连走访了赣榆、东海、灌云三个代表团,与基层人大代表一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每到一处,杨省世都特别关照:“今年对连云港至关重要,目标和任务都很明确,关键是回去抓落实。”来自东海县驼峰乡后蔷薇村的人大代表张瑾闽回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字:‘实’。我们回去后,实实在在对照要求干起来。

  扬州人大会议上,首次设立了专项财政预算审议。为了让代表读懂专业预算报表,扬州市财政局专门组织了一场财政预算审核培训,教代表们认识部门预算、转移支付、三公经费等各种明细表。人大代表何广陵高兴地说:“代表读懂了财政预算,才能对政府财政行为进行监督。了解政府未来一年怎么花钱,心里很踏实。

  适应新常态,关键在状态

  “打铁还需自身硬。”聚焦改革发展大局,各级党委、政府比服务,赛廉洁,各项作风建设承诺有声,成效可期。

  21日,镇江市市长朱晓明在镇江市七届四次人代会上说,面对经济发展和作风建设的新常态,必须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体公务人员要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坚决纠正“为官不为”和“慵懒散”现象,眼睛向下、深入基层,扎扎实实解决群众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今年,我们将着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以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成效取信于民,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无锡市市长汪泉表示,今年是无锡的“作风建设突破年”,该市将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打造服务型党委、政府,各地重拳频出。宿迁求“”,抓速度,重落实;泰州比“”,比政府职能转换、比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活力、比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环境;扬州说“”,全市上下力戒清谈品评之弊,摒弃安逸享乐之习,瞄准“干一样、盯一样、成一样”。

  “适应新常态,关键在状态。”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荣平说,今年盐城将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全省盖章最少、收费最少、材料最少和流程最短“三少一短”政务服务环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南通市市长张国华说,去年,该市以“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拿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今年,南通将作风建设的评判权、监督权真正交给群众,请群众为市级机关“画像”、点赞、拍砖,把群众“画像”作为改进工作的镜子,把群众点赞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把群众拍砖作为做好工作的标杆,把“群众满意”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指挥棒,推动作风建设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由“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

  本报记者联合采访

  马薇 刘宏奇 整理

原标题: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