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 江苏全力做好财政金融工作

12.08.2016  19:18

  近年来,江苏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创新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着力加大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缓解“三农”、科技、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财政金融工作成绩显著。

   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领域

  自2014年初被列为财政部PPP模式推广运用试点省以来,江苏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组织保障、宣传培训、制度建设、项目示范、政策支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动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健康发展。2014年以来,江苏省财政厅提请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多项涵盖PPP全过程的具体配套制度,科学构建了一整套保障PPP模式推广运用工作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省编办正式批复省财政厅成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办公室”,负责全省PPP的政策制定、推广运用、规划指导及项目管理等工作。

  以项目为抓手,推动PPP试点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一是建立全省PPP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截至2016年6月底,江苏全省已入库PPP项目388个,总投资7615亿元,涉及17个领域,实现全省所有市县全覆盖。二是在全国率先通过省政府采购平台择优确定了33家知名度较高的咨询中介服务机构进入省PPP模式专家机构库。三是推动试点项目落地实施。根据项目的成熟度、可复制性等要求从项目库中先后两批共筛选了82个作为省以上试点项目。目前已有27个省级以上示范项目落地,总投资833亿元,其中,引进社会资本653亿元。

  以设立江苏省PPP融资支持基金为重点,全面构建财政支持PPP模式的政策体系。一是率先在全国发起设立了100亿元的江苏省PPP融资支持基金,对省内PPP项目进行股权、债权投资。截至2016年6月底,基金的投资评审会已正式通过投资项目7个,基金投资15亿元。二是建立试点项目前期费用财政补贴制度。2014年、2015年分别安排了600万元、3000万元。三是对试点落地项目给予以奖代补。省级财政将按社会资本方出资项目资本金金额(正式签署的合同金额)的1%—5%给予奖补,对单个PPP项目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

   建立健全财政金融政策,促进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2011—2015年,省财政累计安排55亿元专项资金,以“支小、支农、支科”为着力点,运用直接奖励、风险补偿、建立专项资金池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兑现涉农信贷奖补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加大“三农”供给。5年来,江苏省级财政共安排奖补资金25亿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担保公司涉农担保、新设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给予奖补。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2.61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总量的1/3。

  支持科技与金融结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5年来,省级财政安排7亿元,对金融机构涉科贷款、担保等给予奖补。省和市、县联动支持市县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截至2016年6月底,已累计支持市、县财政部门建立了54个科技资金池,总规模达10.76亿元。累计撬动融资规模约140亿元。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大胆探索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5年来,省级财政共安排奖补资金23亿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小微企业担保等给予奖补。2015年,省、市共同出资设立江苏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融资基金。截至2016年6月底,全省“小微创业贷”共计发放贷款规模100.39亿元,贷款平均利率5.71%,累计支持2794户小微企业获得低门槛、低成本的贷款。

  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5年来,省级财政共安排直接债务融资奖励资金2.06亿元,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主承销和增信服务,对小微企业打包直接债务融资的给予倾斜。5年全省企业累计发行各类直接债务融资工具1.13万亿元。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适时调整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动农业保险健康发展,为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2011年—2015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40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省开办的农业保险品种达到49种,较“十一五”末增加32种。全省五大种植业保险承保面达86%,三大养殖业承保面达91%。

  优化农业保险产品条款、合理厘定保费费率。江苏省财政厅积极推动并会同有关部门,要求各农业保险承办公司从多个方面降低保险门槛。“十二五”期间,共支付理赔资金60亿元,惠及1756万次农户,为全省农民提供2296亿元的风险保障。截至2015年底,全省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累计余额约40亿元。

  规范农业保险保费管理。2012年,江苏省财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险保费资金管理的意见》;2014年,建立农业保险季报制度;将农业保险管理费的提取比例由不超过15%降低至不超过10%,并实行“分段提取,总量控制”,以县为单位计提的全年管理费总额不超过150万元,3年累计减少计提管理费超亿元。

  适时调整财政奖补政策。2013年以来,江苏省财政厅调整了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政策,完善了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奖补政策。2015年起,省级保费补贴资金由先审核再下达改为纳入财政体制结算下达。建立了以市县为主体的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省级财政根据各地开办情况予以奖励,实行以奖代补。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三驾马车”助推旅游业加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级财政共安排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17.1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加了11.51亿元,增长了2.1倍。在增加投入的同时,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由过去单一的无偿拨款向无偿拨款、基金支持、担保融资多种形式转变,构建了“三驾马车”助推江苏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

  灵活运用贴息政策,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自2014年起,江苏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对规划内重大旅游项目的固定资产、设施设备等投资年度新增贷款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贴息。2014至2016年贴息贷款规模超过130亿元。

  积极探索基金运作方式,支持旅游重大项目建设。2013年8月,江苏省财政厅、省旅游局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经过3年时间的积累,2016年基金总规模已达5亿元,预计到2018年,基金总规模将超过10亿元。截至2016年6月底,累计支持了67个旅游项目,发放基金贷款110笔、5.98亿元,基金使用率达119.6%,带动社会资本69.37亿元。

  设立旅游业融资担保资金,建立政、银、担合作机制。积极构建旅游业融资担保体系。2015年,江苏省财政安排旅游业融资担保资金1000万元,各级财政、旅游部门联合向省再担保公司推荐76个项目,融资需求95.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