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生辉“夕阳红”

17.03.2015  09:13

  □本报特约记者袁 诚张全连本报记者施为飞

  生命有限,普法无限。在盐城市盐都区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由16位矍矍老者组成的普法队。

  从2003年4月至今,12年来,他们进校园、去农村、到社区,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义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巡回行程近10万里,先后举办普法讲座400余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教育达40多万人次。参与化解涉矛盾及劝阻其集体上访50余起,结对帮教40余名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迷途知返,成为全民普法的一道靓丽风景。他们就是被当地群众啧啧称叹,亲切称为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盐都区“夕阳红普法宣传队”。

  近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充分肯定盐城市盐都区关工委“夕阳红普法宣传队”取得的普法成效,并在有关部门上报的《余热生辉“夕阳红”、助推法治践行中国梦》材料上作出批示:“数年奋斗,成绩显著,表示祝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形势下,望继续努力,发扬成绩,总结经验,创新路数,再上新台阶。

  运用法律法规打开群众心结

  “如果不是夕阳红普法宣传队队员朱如奎及时帮我们,我们可能现在还在上访路上。”3月15日,楼王镇垛田村村民赵平对记者说。

  原来,2008年初,原垛田村四个组村民将团头荡养殖场900亩水面出租给养殖户养鱼,每年收取20万元租金,收入归村部及四个组村民均分。去年11月,村里另外二、三组提出异议认为,村部参与租金分配不公,如果不更改合同,就不允许再出租。于是,双方发生争执。

  “这官司打不赢,我不姓赵!”要求更改合同的三组村民赵平(化名)放出话来。

  区法院多次协调,仍没满意结果。无奈之下,觉得非常憋屈的赵平带领30多户村民多次到区政府上访。

  “这个纠纷不能按《土地承包法》的规范来调整,应按《物权法》中的集体资源由本集体成员共享的规定来调处。”2015年1月9日下午,正在楼王镇开展法律咨询的“夕阳红普法宣传队”队员朱如奎弄清事情来龙去脉后答复道。

  普法宣传入民心。在朱如奎耐心细致开导下,先前郁闷的赵平和多个村民心情有所缓和。随后,朱如奎与镇司法所长王琴一起到该村向村干部及村民宣传《物权法》相关内容,经反复沟通调解,村民表示不再上访,最终达成共识,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

  “像这样普及法律知识,听民声、知民情,运用法律法规及时帮百姓打开心结的事例还有很多。”盐都区司法局长刘忠奇说。

  唱响普法好声音,传递法治正能量。近年来,“夕阳红普法宣传队”除了每年“6·26”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4”宪法宣传日等特定法律宣传日开展义务法律宣传外,他们还从群众需求出发,先后到30多家民(私)营企业及农民工聚集地,宣讲《劳动法》、《信访条例》、《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规,开展50余次法律咨询活动,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为190余名农民工补签了劳动合同,为140余名农民工补办了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还帮助一些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

  普法唤起青少年守法意识

  “邵爷爷,听了你的报告,我能把藏在心中的一个秘密告诉你吗?”2012年12月1日下午,学富中学14岁初二学生小吴忐忑不安地来到“夕阳红普法宣传队”队长邵洪波面前,面带羞愧地说。

  “不要怕,有话好好说!”邵洪波安慰道。

  原来,2011年9月,小吴因头脑一时糊涂,偷了同班同学200元钱,害怕构成犯罪。2012年12月1日,听了邵洪波在学富中学列举了少数未成年人发生诸如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向他人索要钱物等不良行为,指出其不良后果,并以“克服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当守法少年”为主题的普法宣讲报告后,小吴深受教育。

  “就钱的数额而言,虽没构成犯罪,但这已是违法行为了!”邵洪波解释道,如果你一犯再犯,那肯定要走上犯罪道路。你能说出这件事,说明你是诚实的孩子,相信你今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小吴表示一定克服不良行为,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后来他成了一名“三好学生”。

  “这场法治报告后,有15名学生主动上交了管制刀具,8名学生上交了带有色情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盐都区关工委主任倪尧坦言,近年来,“夕阳红普法宣传队”坚持连续12年为全区25所中学送法不断线,受教育青少年累计达33万人次。

  普法护航育新苗。为认真落实“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夕阳红普法宣传队”克服单纯说教,注重普法“形式翻新”,结合《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法条和身边具体事情或案件,普及法律知识。经常征求教育部门意见,分头备课,与区教育局、司法局、关工委共同制定法治宣讲方案,在全区学校开展巡回讲法。

  让留守学生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

  “这个孩子今天能走上正道,多亏了夕阳红普法宣传队!”葛武中学原初二学生小章的祖父母欣喜地告诉记者。

  原来,小章的父母常年在苏南打工,其祖父母约束不了他。2007年国庆长假期间,小章伙同葛武中学6名同龄人到盐城市区玩了三天,直到身无分文后,才徒步70余里回到家中。没几天,小章又不知从哪弄到钱,购买了啤酒和熟菜,召集16名男女同学,在家中吃喝唱跳,彻夜不眠。

  “这孩子迟早要出事!”邻居们断定。

  一次偶然的机会,“夕阳红普法宣传队”在小章所在村走访时得知这一信息,随即与葛武中学领导和小章的班主任共商帮教办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夕阳红普法宣传队”队员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小章不仅克服了不良习惯,还当上了班干部。

  “要想法润千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邵洪波认为,如今农村是白发人在家种田,黑发人外出赚钱。像小章这样的留守儿童在盐都农村中占到30-40%。留守儿童的祖辈或亲友,对其监护只管吃饱穿暖不生病,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业品行。处在青春叛逆期的留守儿童,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果一个留守儿童走上邪路,不仅其自身前途受到影响,家庭也遭了殃。

  2005年以来,“夕阳红普法宣传队”把留守儿童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利用农村举办党员冬训班之际,以“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主题,先后到14个乡镇作巡回报告。开展“访百名留守儿童家庭、与百名留守儿童对话”活动。

  不仅如此,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严峻实际,他们开办模拟法庭,运用大量鲜活案例和详实数据,让学生从触目惊心的“案例”中接受深刻教育。同时,还对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量刑的年龄界定进行详细解读,向学生家长详细讲解《刑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延伸到监护人,受到群众点赞。

  用法理温暖失足浪子

  “请你们一定要帮帮我!”2014年7月,“夕阳红普法宣传队”队员陈步青接到了楼王镇刑满释放青年王某的求助电话。

  原来,四年前,王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刑三年。刑满释放后,找了一份工作。但因为身份问题,总是被人歧视,对此他情绪低落,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只要你正直做人,远离犯罪,做守法公民,你的困难我们解决!”普法队员陈步青等人了解情况后,立即登门找其谈心,鼓励他安心在家务农。暖心的话语,耐心的教导,唤起了王某生活的信心。

  接着,他们与村两委协商,落实责任田,解决他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如今王某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普法无限情,流淌心底爱。近年来,关爱和救助“失足、失管、失学、失教、失亲”青少年和弱势群体也成了“夕阳红普法宣传队”的份内事。

  为帮教服刑人员改过自新,他们主动到洪泽湖等监狱,配合民警向盐都籍服刑人员宣讲有关法律知识,转告亲人希望,要求他们自觉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回到亲人身边,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为做好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帮教工作,他们深入街道、村居,与村居干部和有关帮教人员共同研究帮教、管控措施。了解其现实表现、认罪态度和生活状况,为社区矫正青年开设普法讲座,教育他们牢记教训,重新做人。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