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被及时发现

08.03.2016  10:14

 

妇幼中心医生为幼儿检测血氧饱和度。资料图

  

 

去年2月,我市启动免费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一年来,全市4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被及时发现,部分患儿接受治疗后已痊愈。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0.7%

 

近年来,我市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已跃居出生缺陷首位,受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的制约,部分儿童先心病在早期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去年,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启动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项目,同时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儿童先心病筛查救治合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在先心病筛查救治工作上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为危急重症患儿开通转诊绿色通道。

 

市妇幼中心儿童保健科科长王少芳介绍,先心病的免费筛查主要通过听诊和血氧饱和度检测进行。我市新生儿在满月体检时,医生会对孩子的心肺功能进行听诊。去年,我市还在幼儿园入园体检中加入血氧饱和度检查,如其中有一项检查结果异常,医生会建议家长进行心超检查,最终确诊孩子是否为先心病患儿。从去年2月至今,全市共筛查出48名先心病患儿,其中30余名为新生儿,占新生儿总数的0.7%。

 

对被确诊为先心病的患儿,市妇保中心会建议家长及时转诊,并跟踪后续治疗情况,确保每个先心病患儿都得到治疗。

 

部分先心病患儿长大后自愈

 

张宝宝在满月体检时被查出心脏杂音,经心超检查后,她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医生告诉张宝宝的家长,孩子的心脏动脉导管未闭,这种情况在先心病中是属于较为轻微的,长大后可能会自行愈合。

 

虽然医生给出了美好的愿景,可张宝宝的家长仍不敢怠慢,平时对宝宝细心护理,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宝宝三个月大时,张妈妈迫不及待地带着宝宝再次来到妇幼中心检查。医生为孩子进行心超检查后出具检查结果:动脉导管闭合,未见异常,这让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记者了解到,少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自愈的机会,去年我市被查出的先心病患儿,已有两例自愈。另外有少部分患者畸形轻微、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暂时无需进行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需在合适时进行手术治疗,校正畸形。

 

已有患儿接受手术后康复

 

8岁的小涛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去年组织的新生体检中,他被检查出心脏有杂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后,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这个消息对小涛的父母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他们四处打听哪家医院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技术最好,获悉市妇幼中心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展开合作,立即带小涛到妇幼中心求医。一个月前,小涛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在所有进行手术治疗的孩子中,邵宝宝年龄最小,还未满周岁。在满月体检中被查出先心病后,家长时刻注意孩子的病情发展。去年入秋时,邵妈妈发现孩子的哭声变得沙哑、微弱,急忙到上海复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医生发现孩子心脏肿大,压迫肺部等其他器官,多名专家经过会诊后一致建议孩子及时接受手术治疗,避免发生其他并发症。

 

王少芳介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如今只要及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治疗后多数都可痊愈,基本不会影响长大后的工作、生活。

 

>>>相关链接

 

妊娠前要禁烟酒

 

医生介绍,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是胎儿在胚胎时期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情况,患儿病情各异,包括上百种具体分型。有研究认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多,遗传因素仅占8%左右,绝大多数则为其他因素造成,如妇女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都会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

 

专家提醒,孕妇有吸烟的习惯或丈夫吸烟、妻子被动吸烟,可使胎儿畸形或小儿先心病发生,吸烟母亲所生婴儿患先心病的概率是不吸烟母亲的二倍。夫妻酒后受孕,可能使胎儿染色体发生异常,生下患酒精中毒症的婴儿,大多数伴有心脏血管异常。新妈妈们在怀孕前三个月及孕期最初3个月,要特别注意自身保健,远离烟酒、避免辐射,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孕期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另外,医学已经证明,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最好在35岁以前生育。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建议高龄孕妇必须接受严格的孕前检查及围产期医学观察与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