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有此生》:日本二战遗孤自费出书讲述中国往事

08.08.2015  21:37

  新华报业网讯 8月8日,说着一口东北话的日本老人中岛幼八带着新书《何有此生:一个日本遗孤的回忆》,来到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与读者分享了他在中国当战争遗孤的日子,“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像我这样的战争遗孤约4000人,不少已经离世,再不写就来不及了。”他们从日本平民沦为战争遗孤,又由战争受害者的中国人养大成人,他们中大多数回国后,视中国为故乡,难融入日本社会,《何有此生》就记录了中岛幼八等人这段充满矛盾的历史。

  1936年,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的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称为“日本开拓团”。中岛幼八的父母也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来到中国,成为“闯关东”的一份子。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岛幼八的父亲中岛博司也被征兵不归,当年冬天食物匮乏,中岛刚出生的妹妹不幸夭折,他的生母便在一个寒夜把饿得奄奄一息的中岛托付给了中国小贩老王,3岁时他被中国农妇孙振琴收养。

  像中岛幼八这样,被遗留在中国并被中国人民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称为日本二战遗孤,总人数约4000人,其中九成以上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岛幼八说,他生活的村子里还有15个这样的孩子,都受到很好的对待,“我写的都是最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他们自己也很穷苦,他们收留我,没有私心,就是善良”。

  中岛幼八说,他们这群人从日本平民沦为战争孤儿,却又由同为战争受害者的中国人养大成人,“我们很多人,回国后把中国当做故乡”,但却遭遇自我认同困境,他以中国人自居,向身边的人讲述中国人的友善,但时常遭到冷遇。

  “我亲身经历的这段历史,实际上没有几个日本人知道”,中岛萌发了写书的念头,“像我这样的战争遗孤,不少已经离世,再不写就来不及了。”今年4月,中岛幼八花掉了他一年的养老金,在日本自费出版了回忆录《何有此生》。他告诉记者,《何有此生》是通过他个体的故事,向世人讲述这段行将被遗忘的历史。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秀霞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