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何以琛原型到底是谁?赵轩:我不是何以琛

26.01.2015  00:40

龙虎网讯 《何以笙箫默》热播,我莫名其妙地成为主人公原型,大家都在好奇,假使真有原型的话,一个在影视剧中被描绘成金牌律师的梦幻式人物,为何会在高校里默默无闻地教中文,此时我的个人自述,似乎也颇有了些“名人”声明的味道。

我2002年始于南审法学系读书,那时候在莫愁校区上课,宿舍却在江东门,也就是现在的河西万达广场。大一时还经常埋怨每天上课要骑十几分钟的自行车,不过听说现在的南审学子每日上课要爬好几个山头,分隔于不同宿舍的男女朋友已经堪比“异地恋”了。无论如何,进校以后,自己一直不务正业,法条之类向来不怎么看,倒是辩论赛和社团活动经常参加。2002年,自己在法学系新生辩论赛以四辩身份替补出场,没成想成为当场最佳辩手,在这之后,辩论成为我大学四年无怨无悔的坚持,也是因为辩论认识了许多人,当时金融系的张国珩,审计系的何亮,国审系的田茂都算是我眼中的辩论大神。

也是在法学系几位辩论前辈的提携下,在大二时,也就是2003年成为法学系辩论队队长,我当队长的那几年,法学系最好成绩是院赛亚军,当时小我一届的谢帆、张允龙、徐然、朱芸芸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组合。

大四时,谢帆接替我做队长,法政学院拿下了历史上第一个冠军,之后张振华、肖睿原、张奇他们又拿过一次。06年我在法政学院夺冠后写过一篇回忆性的文字,在这之后几乎形成定制,法学院的历届队长都会写些类似的总结。辩论是集体型的活动,所有这些成绩需要历代辩手的前赴后继,因而现在称我为法学院“灵魂辩手”,倒不是说我如精神领袖般不可或缺(即便一些师弟、师妹以谈人生为由让我请吃饭),只不过我是这段经历的最早开创者,或者说,这些人中,我最老,“灵魂”总比“骨灰”要好听些。

可能以上这一经历是很多人推论我是何以琛原型的理由,顾漫的小说我真心没读过,连电视剧都是有了这事以后才看过几眼的,不过,我这几日已知晓,小说原文中对于辩论这段经历几乎是一笔带过的,电视剧出现辩论场景,没准是改编者捉刀,或许为了体现校园文化,或许干脆为了凑些情节。

热心观众拿我对号入座,倒是体现了一种普遍的文本阅读心态,从文学艺术的接受角度而言(抱歉,教师的职业病犯了),观众或读者倾向于将“虚幻”指认为“真实”,因为虚构文本为他们营造了一种白日梦式的心理慰藉,如果这个白日梦能在真实的生活中找到一个隐约的现实坐标,所有的观众肯定都会趋之若鹜地肯定坐标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他们从影视文本中获得心理宣泄的另一种达成。

故而,当很多人都在说,“何以琛”是千年一遇的极品痴心男的时候,忽然出现一个“原型”,观众在知晓这一原型之前就已经在潜意识中倾向于它的真实性了,因为在每一个电视机前的女性观众,指着何以琛如何如何好,而数落自己老公的时候(这也是近几日我太太常做的事情),原型的存在,让她的指责有了现实的依据。

所以,我真的不是何以琛,因为作为一个文学形象的何以琛,从创作理论上讲,本质上就不是真的。小说人物形象多半是在“杂取”、“整合”等多种创作手法的运用中应运而生的,而作为杂取来源的所谓“原型”,可能有方方面面,自然也就没有深究的价值了。

赵轩

》》同学眼中的他

何以琛情路坎坷赵轩抱得娇妻归

赵轩,南京审计学院2002级法学2班,平头,浓眉,穿米黄色外套,背斜跨式帆布包,皮鞋,用味全果汁的方形塑料瓶作水杯,有时白开,有时绿茶,偶尔也装茉莉花茶,身高无限接近一米八,长相粗犷。

他本低调,研究生毕业后在南航安分守己地给学艺术的空姐们讲影视文学,却因一部《何以笙箫默》而备受瞩目,被多家媒体采访,均因网传他实乃热播剧《何以笙箫默》的男主何以琛的原型。私下很多学姐、学妹、女同学疯狂转发“赵轩是何以琛正牌原型”的帖子,多半伴以心碎、哭泣、白眼之类的表情,更有媒体转述赵轩本人原话,说“原型”长脱相了。

在我们差点不再相信爱情的时候,他遇到了现在的小娇妻(相差六岁啊,就快是九零后了)——石会计,历经几年的蜜里调油你侬我侬,终于在去年八月完婚。何以琛情路甚是坎坷,而赵老师的小日子过得却是红红火火,羡煞旁人。何以琛毕业做律师,赵轩毕业后因为热爱文学,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很多人问:“赵轩真的是何以琛原型吗?”顾漫都说了,她家男主没有原型。我也觉得,所谓原型不过是热心观众的合理推测,你觉得他像他便是,你觉得他不像他便不是。至少我觉得他比何以琛更好,因为他明天请我吃饭,而何以琛永远不会。

朱芸芸

□金陵晚报记者 王雪梅 整理

 

来源: 金陵晚报   编辑:孙婧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