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出路在于“开放+开发”

08.10.2015  10:45

  10岁奥体以体为本实现收支平衡带来启示

  新华报业网讯 每天上午6点出头,家住南京南湖社区的李建斌和老伴就骑车出门,目的地是四公里外的奥体中心体育馆。“奥体中心早上7点到8点50分,有羽毛球场地免费开放。那么好的场地,不早点去,根本占不到啊。

  大型场馆的赛后运行,是个世界级难题。建成于2005年9月的南京奥体中心,是我省最早公司化、市场化运营的大型体育场馆,10年后的今天,南京奥体中心成为全省最大的生态体育公园,同时基本实现收支平衡。解剖南京奥体中心这只“麻雀”,对于众多在公益、效益,商业、体育之间摇摆纠结的体育场馆,不无启示。

  公益开放,

  天天端出免费低收费大餐

  政府拨款建设的国有场馆,坚持公益,提供并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是应有之义。

  占地3万平方米的西部健身园,是南京奥体中心最大的免费健身区域。青奥会后,奥体中心晨练时间免费开放20片羽毛球、5片网球场以及塑胶跑道,每天一到早上7点,那里就人头攒动。

  拉萨路小学河西分校、金陵中学附属实验小学、金陵汇文小学等周边7所学校把游泳课搬到了奥体游泳馆里,还有学校在这里开设了滑冰课、网球课。奥体中心作为江苏舜天队的主场,每年举办足球比赛20场,接待观众60万人次。奥体中心负责人介绍,无论是向学校开放,还是作为舜天队主场,奥体中心均是按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收费。

  “奥体这个地方,不知道的觉得离我们比较远,但真的走进去,发现其实它很亲民。”家住滨江奥城小区的市民张建辉说,他和家人现在习惯晚饭后到奥体散步、锻炼,每个周末都会送孩子到奥体上兴趣班,自己到羽毛球馆打球。偶尔也会看一场比赛、演出。

  以商养体,

  需要“软硬兼施

  场馆“免费”、低收费,市民肯定拍手叫好,但绕不开另一个话题:场馆的维护、运行开支。

  “公益和效益,确实是对矛盾。”奥体中心负责人坦言,建设投入21.67亿元,坚持公益导向后,按每年7000万元的营收算,不可能产生投资回报。

  公益性开放,会给体育场馆增加多大负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通过结构性的价格策略,如免费、低收费和正常价的合理搭配,不仅能够满足多元的健身需求,也能刺激更大市场需求,从而消化成本。除了游泳馆冬季开放成本较高外,其余场馆开放并不会直接增加太多成本。

  当然,单纯靠对外开放来维持场馆的正常运转,还远远不够。西部健身园,加上内环3.3公里的健身步道,这些设施先后投入1800万元,西部健身园今年还将继续改造提升。在保证体育功能的情况下,需要让体育和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以商养体。在体育主业的带动下,南京奥体中心形成了健身、活动、商务、休闲联动发展的态势。该中心年均举办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型活动90场次,每年单是车展试驾活动就有40场。通过商业开发,奥体中心公益开放的成本都得到化解,而体育本体产业的收入仍占60%左右。

  奥体中心负责人认为,从深层次来分析,奥体中心能在公益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得益于“一硬一软”两方面。“硬件”是奥体中心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赛后利用,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配备10万平方米的商业开发面积。“软件”方面是奥体中心从成立之时就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具备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