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勇:“体育产业规模达到5万亿,不算多!”

28.03.2015  19:39

  新华报业网讯    28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南京举行的斯迈夫体育论坛上表示,中国体育产业2025年达到5万亿的规模并不算多,“重组积极的人生态度替代被动的人生态度”更为重要。

  斯迈夫体育论坛被称为中国体育产业的“达沃斯”。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启动中国体育产业5万亿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市和自治区的近2000名政、商、学、媒界人士与会。杨宜勇在论坛上做了《五万亿的顶层设计》主旨演讲。

  5万亿元体育产业规模和5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是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2025年将达到的目标。杨宜勇说,5万亿是一个顶层设计,这5万亿到底是多还是少呢?到2025年中国的GDP至少达到120万亿,健康产业到2020年就将达25万亿,从中可以看出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失衡。

  他说,中国人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5岁,国际上有一个衡量生命质量的指标叫不健康的余命,在75岁这个年龄段里中国人不健康的余命是最长的。杨宜勇说,一方面中国获得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不健康余命在延长,这种反差就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原因所在,这也就是体育产业5万亿规模的依据。

  杨宜勇说,中国奥运金牌数拿过第一,但体育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还很小,不健康的余命过长,说明体育产业还不好,全民体育还不太行,所以我们要发展社会体育,要从社会体育逐渐走向体育社会。

  杨宜勇认为,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光有一个顶层设计还不够,还需要中层设计和基层设计相配套,体育产业的商机在于顶层设计、中层传导和基层落实的联动。

  他说,在互联网+的时代,要用移动互联网把社会体育爱好者联络到一起,用APP移动客户端把潜在的运动人口调动起来,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的体育产业大有前景。体育单项协会都是传统的体育组织,现在的体育组织应是通过互联网、微信群建立起来的兴趣爱好小组,这些社会组织对于我们推动全民体育的概念,构建体育社会,把体育产业真正从过去的低层次普通的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都至关重要。杨宜勇认为,5万亿不多,我们有可能做得更好,甚至做到10万亿。5亿的健身人群,相对于我们这个接近14亿人口的国家,也不是一个非常自豪的数据,5亿人应是低线,未来要有一个高线,这是应该是体育产业体育社会建成的一个衡量目标。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林华维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