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务实刘贵祥

29.12.2014  07:29

  与交游广,常常与学界互动的胡云腾相比,此前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的刘贵祥在网络上的资料很少。

  据说他“中等个儿、国字脸”,“说话中气足,笑声很爽朗”,“有书卷气但无书生气”,是一位“专家型法官、学者型领导”。

  他最近一次出现在新闻里,是因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指挥系统12月24日开通。这一系统将全国四级法院间的执行网络纵向互联,又与各中央国家机关、商业银行总行网络横向对接,通过这一系统,从基层到最高法的所有执行人员,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查询并控制债务人的身份和财产信息。

  这一年半来,最高院执行局局长刘贵祥出现在媒体上,十有八九都在介绍执行局惩治“老赖”的制度建设:最初是最高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的“执行黑名单”,直到前些天执行指挥系统也开通了,一步步的工作,都被新闻记录了下来。

  “他是低调务实之人。”一位采访过他的资深媒体人表示,“他做执行局局长时是挺想干事的人,执行不好干,巡回更不容易。

  另一次让刘贵祥备受外界关注的事件,则是他在微博上回应了“沈阳退伍军人举报辽宁高院法官干预案件”的消息。微博信息称,退伍军人吕文军在1999年因为车祸五级伤残,但辽宁高院执行局一法官多次为肇事车主疏通关系,令吕文军一直没有拿到赔偿款。

  刘贵祥在转帖下作出了回复:“你可以给我寄份具体材料,包括法律文书等,说明详细情况。信封标明微博字样。

  今年年初,他还对外界介绍了全国法院针对农民工“讨薪难”现象,将开展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他发布这一信息的方式是做客“新浪微访谈”。

  当然,他身上也有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一面:每当同志们结婚或生日,他都会写一首古体诗祝贺。

  1963年出生的刘贵祥是河南新乡人,在中国省部级以上的司法官员中,像他这样的“60后”并不多。1987年从吉林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的干部。

  两年前在《人民法院报》的一篇人物报道中,记者描写这位“对法官职业向往始终挥之不去”的统计局处级干部,在1996年“不顾一切地踏进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大门”。

  报道中还引用刘贵祥的话说“从书记员做起,我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据说这是因为他的梦想:刘贵祥读大学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合同纠纷大量涌现,这些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司法审判在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他想当一个法官。

  从1996年起,刘贵祥一直都在最高人民法院,经历了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实践。2014年4月24日,他被任命为二级大法官。

  在《人民法院报》的那篇报道中,记者细致地描述他2008年调任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之后给那里带来的改变:人们的凝聚力提升了,诸多荣誉称号挂满了会议室的一面墙,面对庭里同志只强调专业性、职业化的观念,他提出“要把群众路线引入执法办案中”。因此,许多久判不服的案件都在那里得到了解决。

  而在任职执行局一年半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指挥系统开通,“执行黑名单”制度建立起来。目前,全国已经有70多万人进入这个“失信人名单”。最快只要30秒,失信被执行人在全国的存款状况都会被回馈至法院;这些人会被限制购买飞机票、卧铺火车票或者被限制办理贷款和信用卡。下一步,这个范围还会拓宽到高铁票的购买者身上。

  只不过,经历过这一切的刘贵祥,又要开始另一段法官生涯了。

  原标题:低调务实刘贵祥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