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一子”激活南部新城

26.11.2015  09:08

  南京大校场区域迎重大发展良机——

  新华报业网讯 距老城一步之遥,面积达10平方公里,却长期“沉睡”——南京大校场地区,这片绕城公路内唯一的待开发片区,终于启动建设窗口。25日,南京市举办中芬低碳城市启动会,芬兰驻沪总领事携7家生态环保企业对接南部新城。作为中芬合作开发试点示范城市,南部新城将不仅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示范”,还将成为南京南部的“新都市中心”,堪称“一子”激活整个城市南部。

  全部建筑将达绿色二星级标准

  “白纸作画,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案。”南部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郑松介绍说,生态低碳已经成为城市的普适价值,但像南部新城这样,从建设之初就资源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严密体系和高标准的不多,因为南部新城的合作方芬兰,多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环境最佳和最具环境可持续国家,在低碳环保建设上拥有成熟的经验和完整的产业链。

  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项目是两国友好合作的结晶。2014年3月,两国领导人会见时承诺在投资、环保、创新等领域建立更紧密合作。今年9月,住建部批复内蒙古阿尔善、陕西榆林、南京南部新城作为中芬低碳生态试点城市。芬兰驻华大使商务参赞邬尚博介绍,之所以选择南部新城作为试点城市,是因为其位于沿海省会城市的主城核心地段,试点经验可以为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示范”。

  中芬南部新城项目将在固废回收利用、智能水管理、集中式能源供应等8个方面进行试点。郑松介绍,南部新城新建建筑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将利用水源、污水源建设集中式能源供应站,“海绵城市”将使70%的雨水控制利用。邬尚博则竭力推介芬兰的低碳生态技术,家庭固废可通过真空传送自主收集,带冷热能回收装置在保证冬季家庭通风时回收热能,家里还是暖和和的,空气冷凉系统可智能控制室内空气质量。

  留下“灰地”,等时机成熟再开发

  除了低碳生态技术,紧凑城市、功能混合等城市开发“新概念”也将在南部新城“试点”。打开南部新城规划图,开发地块密如蛛网,主干道24米宽,而河西新城通常五六十米宽;地块切分成了180×250米左右的小区块,连河西的一半都不到。25%的地块要么商住混合、要么商办混合。郑松解释说,小街区、密路网防止大马路、大广场带来的空间浪费和生活不便,功能混合开发则避免了睡城鬼城的出现和钟摆式交通,可从源头上保障城市低碳运转。

  但城市的公共空间——长2660米、宽60多米的机场跑道被保留,传承历史记忆;拐成S弯的秦淮河以及七桥瓮湿地公园,留下大片“奢侈”的绿地;响水河、机场河也将打开宜人的滨河空间。城市空间大密大疏,既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也使绿色环境得到共享和最大化利用。

  大校场距老城3公里,堪称寸土寸金,地块一投放就是大把“现银”。可纬七路高架和苜蓿园大街南下围合的1平方公里区块,在规划图上却被涂成了灰色,在为期5年的建设周期内,这一片区划为不开发的“灰地”。“这块地处于秦淮河的入城口,绕城公路和宁杭高速在这里交汇,未来应该是对南京有重大影响的门户地区,怎么开发、引进什么项目,我们还没想好,等时机成熟了再规划。”郑松说,规划留下“灰地”,就是可持续理念在城建上的实践,资源环境最大的节约化利用。

  新都市中心,将成低碳生态“示范

  在风起云涌的南京新城开发中,南部新城将以怎样的定位立足?秦淮区委书记、南部新城管委会党组书记曹路宝介绍,南部新城定位为枢纽经济平台、人文绿都窗口、智慧城市典范,未来将和新街口、河西新城鼎足而立,成为南京三大新都市中心之一。

  为此,南部新城将依托高铁南站,引进地区总部,发展商务办公、商贸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医疗等支柱产业。在公共配套上,将在大校场地区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南京市中医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机场跑道变身城市客厅后,将成为南京大型活动举办地,有望成为南京名城会永久会址。

  南部新城的内外交通也将重新构建。大校场机场迁建前,城东到江宁、城南到城东南,交通都在这里“断头”,就像是城市给挖去了一个“大豁口”。机场搬迁后,不但周边几十平方公里的净空被释放,南部各城市板块也将紧密抱团。16日纬七路东进工程开工,麒麟科创城到主城将由过去的半个多小时,缩短到十分钟,“卡子门”的死结有望解开。苜蓿园大街等主干道南下,穿越大校场连接江宁。地铁3、5、6、10、13共五条线穿越大校场,10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600见方就有一座地铁站,市民绿色出行率将达80%。

  “所以未来的大校场地区,就是南京南部中心,低碳生态是它的‘生活方式’,地区活力是它的‘立身之本’:往近处说,南部新城是软件谷、麒麟科创园和城市南部的中心;往远处看,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北翼的人流和商机都将通过高铁在这里汇聚。”郑松说。

  本报通讯员 谢江平 孙乐 宋丹丹 本报记者 顾巍钟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