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昔日战场 5位南京抗战老兵结束圆梦之旅

08.06.2015  14:38

  

  时隔70多年后,97岁的朱亚泉和93岁的卢华,回到了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湖南衡阳。在抗战时期的衡阳,杨家花园里的空军第一飞机修理厂、茶山坳的第10军第3野战医院,分别承载着这两位老兵的一段抗战记忆。

  6月6日,他们还与另3位南京老兵李忠保、张修齐和刘汉,一并爬上南岳忠烈祠,祭奠抗战阵亡将士。昨天下午,带着圆梦后的激动,5位老兵返回南京。至此,现代快报联合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发起,中国平安和龙蟠科技大力支持的“抗战老兵重回昔日战场”湖南站圆梦行动,圆满完成。

  【衡阳城里,追忆抗战往事】

  原空军机械士 朱亚泉

  有幸参与组装远征日本撒传单的飞机

  出发前往湖南时,老兵朱亚泉一直挂念:衡阳粟家码头旁的杨家花园,如今还在不在?杨家花园里,那处能摆二三十台飞机发动机的大厅堂变成了什么模样?朱亚泉是多么希望,站在那片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里,讲述他亲历的中国空军用宣传单“轰炸”日本的背后故事。

  据史料记载,1938年5月20日一早,日本的长崎、福冈、九州岛等地,出现大量中日文对照的传单,上面印着中国警告日本停止侵略等内容。此事一出,日本陷入一片慌乱:这些传单从何而来?原来,是两架中国马丁飞机趁着夜色,从宁波出海飞抵日本上空,投下一袋袋“纸片”炸弹。

  这一壮举,在当时立即引起世界瞩目。有评论称,“传单给日本一个警告,百万张传单可以变成百万吨炸弹!”中国两架马丁飞机远征日本,当时的空军机械士朱亚泉,曾有幸在衡阳参与到这个计划的部分工作中。据老人称,这两架马丁飞机就是他们在衡阳的杨家花园里组装的。

  在朱亚泉的记忆中,那段动荡不安的日子里,还有一个关于儿女情长的往事。他说,南京沦陷前,他随空军第一飞机修理厂从大校场迁往衡阳的杨家花园。当年这处占地240亩的杨家花园里,有位美丽大方的杨家小姐。她经常从后院跑出看大家修飞机,空军第一飞机修理厂发动机股股长李云岩对杨家小姐产生爱慕之情,“不知两位后来有没有走到一起?

  朱亚泉对衡阳民众,为保家卫国而作出的贡献印象深刻,“衡阳人民了不起,杨家了不起,把那么大、那么漂亮的花园拿出来,当飞机修理厂。非常值得赞扬!

  投递传单的麻包,是特殊设计的

  6月5日下午,在衡阳市政协常委、民革衡阳市委秘书长范林的陪同下,朱亚泉来到了杨家花园所在的珠晖区湘江东路。70多年过去了,老兵印象中那座“很大很漂亮,雕梁画栋”的花园,早已荡然无存,就地拔起的是一座座楼房。能够和他的记忆对上号的,除了那条奔流不息的湘江,只剩下附近商家招牌里的“杨家花园”字样。

  朱亚泉回忆道,在杨家花园,他们赶修了多架霍克飞机。其间,由广州运来许多大木箱,装的是两架美国生产的马丁飞机,“机身是蓝色的,机翼是黄色的。我们组七八个人赶装了这两架飞机。”朱亚泉说,自己在中杭厂时,曾系统学习过如何装配美国飞机。

  飞机装好后,朱亚泉从后来驾驶这两架飞机的飞行员徐焕升、佟彦博等人口中得知,这两架马丁要飞往日本,但不是投炸弹,而是投传单。朱亚泉说,当时这可给他们出了个难题。“纸张轻,打开舱门投放,气流向弹舱倒灌,就会飞得到处都是纸张。如果吸到发动机的汽化器内,发动机不就遭殃了吗?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朱亚泉他们经过研究,最终制定投放方案:装传单的麻包,口部装上一个类似炸弹引芯装置。麻包离开弹舱一段时间以后,才自动全部打开,并且麻包的前部还装置重物,防止气流倒灌投不出去。最后,朱亚泉在报纸上看到成功投放的消息。

  原第10军第3野战医院军医 卢华

  血战衡阳,大量伤员涌入医院

  第3次长沙保卫战结束后,时任第10军第3野战医院的军医卢华,随部队南下,驻扎在粤汉铁路一线。衡阳保卫战打响前,第3野战医院搬至距离衡阳主城约十几公里外的茶山坳。1944年6月23日,位于衡阳东边的泉溪,打响衡阳保卫战的第一枪。当年8月8日,坚持47天的衡阳保卫战,“在幸存官兵泣血锥心的痛苦中结束了。

  对于战时衡阳和衡阳保卫战,留存在军医卢华记忆中的,更多的是他在第3野战医院里的所见所闻,和从伤病员口中打听到的消息。他说,第3野战医院有十几个医生,战斗打响后,大量伤员涌入。由于医药短缺,设备简陋,很多受伤的战士被担架队用老百姓家里的门板,从城里抬到茶山坳。

  “药物不够,只能用消毒粉或者盐水给伤员清洗伤口,衡阳保卫战时天气比较热,一些战士的伤口溃烂,有的则因失血过多,牺牲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卢华说,不知打了多久,衡阳城内突然静了下来,也不再有伤员送过来。他们判断日军已攻陷衡阳,医院随时都有危险。于是,他们只能沿着铁路线一路撤至东安,那里有第10军的留守处。

  在衡阳当地研究者萧培著的《衡阳保卫战》一书中,列出了守城部队第10军的作战系统,当卢华看到第3野战医院院长郑焕华的名字时,他有些兴奋,“他就是我们院长!”卢华说,衡阳一战,我军死伤众多,退到东安时,他们只有两条腿不停跑,一些伤员不得不被留在原处,生死未卜。

  6月5日下午,看着穿城而过的湘江,卢华指着距离粟家码头不远处的一座铁路桥说:“我到衡阳的时候,这座桥就有了,没想到现在还在用。”卢华回忆,这座桥很重要的,很多物资都是靠火车运来的。

  衡阳市政协常委、民革衡阳市委秘书长范林说,这座桥叫湘桂线湘江公路铁路大桥,抗战期间部分桥墩曾被炸毁。

  5位老兵手挽手登上276级石阶

  6月6日上午,5位抗战老兵朱亚泉、张修齐、李忠保、刘汉和卢华,来到衡山。那里的南岳忠烈祠,是本次“抗战老兵重回昔日战场”活动的最后一站。南岳忠烈祠,仿照南京中山陵的样式而建。

  在忠烈祠“七七”纪念塔,老兵们绕塔一圈,诵读抗战名将薛岳题写的《七七纪念碑文》,“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

  走进南岳忠烈祠的牌坊,慢慢踱步到山脚下,老兵们仰头而望,享堂就坐落在衡山香炉峰的山腰处,而在他们面前的是276级石阶。然而当众人劝说老兵们乘车直达享堂时,这5位平均年龄94岁的老人纷纷摇了摇手,“没问题,我们能上。”说着话,刘汉带头开始登山。

  经过中途一次休息后,老兵们终于来到了享堂前最后一个平台,面前也只剩下了20多级石阶,张修齐对其他4位老兵说:“最后我们一起手挽手上,我来吹冲锋号。”伴着张修齐洪亮的声音,老兵们大踏步登上了忠烈祠享堂。来自衡阳义工协会和小红人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为老兵们叫好、鼓掌。

  在南岳忠烈祠,曾在第74军57师守卫常德的96岁老兵李忠保,还特意带着女儿,爬上另一处小山坡,向耸立在那儿的第74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敬献鲜花。纪念塔入口处牌坊上“浩然大气”四个大字,让老人感叹:70载光阴易逝,阵亡战友们的抗争精神不朽。

  张修齐自撰祭文,悼念阵亡将士

  进入享堂,5位老兵并排肃立,张修齐代表老兵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祭文,“多年积弱,强敌觊觎;东北沦亡,华北拱让;国土蚕食,生灵涂炭;凡我同胞,无不感叹;同仇敌忾,顽敌丧胆;前赴后继,齐赴沙场;烈士捐躯,万人景仰;后人祭拜,敬祈尚飨。”一字一句,饱含深情,一抑一扬,充满感伤。

  随后,朱亚泉和李忠保两位老兵,代表5位老兵献上了花篮。祭拜仪式结束后,老兵们参观了享堂里立着的一块块阵亡将领纪念碑,“这是我们的副师长,我见过他,他非常魁梧,我就听他的号令打仗。”站在第190师副师长赖传湘的纪念碑前,张修齐高声说道。

  衡阳市政协常委、民革衡阳市委秘书长范林介绍,1938年11月,南岳第一次军事会议召开,会上决定,在衡山选址修建忠烈祠,将其作为所有抗战阵亡将士的安魂地。忠烈祠里祭奠的,都是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他们为保护民族利益而亡,是这个民族的脊梁。“老兵们浴血奋战,幸存了一条生命。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战友,能够被祠奉在这里,供世人祭奠、敬仰,老兵们也感到很欣慰。

  老兵感言

  心情激动兴奋,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我们祭奠先烈怀念战友,是为了激发后人努力奋发,不再受外强欺辱。——刘汉

  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但战场的残酷仍历历在目,再次回到战斗的地方,让人感慨万千。

  ——卢华

  70多年前,国家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候,弃文从戎是每一个爱国青年心中的信念。近几日受如此欢迎及款待,受之有愧。——朱亚泉

  重回湖南,心里既觉得沉重,又觉得兴奋,当年的战争,牺牲了数以万计的同胞和战友,最终中国人精诚团结,击退顽敌,希望这种精神能够永远传递下去。——张修齐

  没想到在96岁的年纪,实现了埋在心中数十年的愿望,能够重回昔日战场,祭奠战友兄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李忠保

  圆梦之旅

  6月2日,南京

  97岁的朱亚泉、96岁的李忠保、94岁的张修齐和刘汉,还有93岁的卢华,5位在湖南参加抗战的老兵,从南京出发,踏上了重返昔日战场的旅程。时隔70多年,再次踏上潇湘大地,虽然早已沧海桑田,但当年出生入死的场景,仍让老兵们感慨万千。

  6月3日,长沙

  麓山忠烈祠和天心阁里,李忠保、张修齐和刘汉,3位参与过长沙保卫战的老兵,登上岳麓山顶,爬上天心阁最高楼,忆战友祭英魂。

  6月4日,常德

  当念起常德保卫战中8000多将士最后只剩下不足百人时,老兵李忠保站在沅江边失声痛哭,“沅江还是沅江,兄弟们都不在了!

  6月5日、6日,衡阳

  朱亚泉和卢华站在湘江边,举目远眺,仿佛一眼看穿了时间,回到了他们曾经为之热血沸腾的抗战年代。

  感动延续

  昨天下午2点40分,带着圆梦后的激动,5位老兵从长沙平安返回南京,他们依依惜别,互相致敬,互道一声“保重”。6天寻访三地,这次由中国平安和龙蟠科技助力的“南京抗战老兵重回昔日战场”的活动圆满结束。

  5位老兵每到一处,都带着对战友的思念,更带着胜利保家卫国的喜悦。湖南长沙、常德和衡阳的民众们,用掌声、鲜花迎接来自南京的5位老兵,老兵们则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感动:为老人们提供包车服务的两位驾驶员,成了临时志愿者,做了大量额外的工作;来自南京白下建中中医院的徐庆松医生,请5位老兵在他的衣服上留下名字;即便离老兵最近的随行子女们,也被老人们重回昔日战场时的表现所感染,“有这样的父亲,我很骄傲!

  每当有市民夸赞他们“民族英雄”时,老兵们总是很谦虚地摆摆手,他们始终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胸怀,让老兵们更加受到了湖南当地人民的爱戴。

  “抗战老兵重回昔日战场”湖南之行结束后,志愿者、随队医生、驾驶员、老兵家属和现代快报记者临时建起的微信聊天群里,“谢谢”“感激”刷屏。大家互相致谢,分享着这次活动的感动。

  到家后,老兵刘汉的儿子刘定邦写下一段文字,他说,感谢现代快报、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中国平安、龙蟠科技和建中中医院等,各方的全力配合,最终成功帮助老兵圆梦,“老人激动、兴奋,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代。祭奠先烈,悼念战友,更激发后人的爱国之心。

  “没让老人们失望,我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昨天傍晚,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负责人钱肖松、5位老兵顺利到家后,终于长舒一口气。他说,走出禄口机场时,看着老兵们的笑容,他深感这次活动意义重大。而在志愿者卢中宁看来,老兵都已年过九旬,重回昔日战场看看,是他们深藏心底的梦。现在,老兵们梦圆了,开心了,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心满意足。(陈志佳 付瑞利/文 赵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