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专家谈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础

02.01.2015  13:00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习近平

党建》特别策划中国现代化走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道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十人谈

习近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1.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侯松涛——中华优秀文化的积聚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积聚,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

大约在商周时期,定期公布刑书就已经形成定制。传统法治思想比较系统地形成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青铜文化代表的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春秋时曾铸刑于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非常强调法对于治国理政的意义。商鞅认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韩非子认为: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法治思想体系,是中国优秀文化中传统法治文化的精华。

不可否认,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法治建设经历了一段曲折时期。这些曲折,在很大程度上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中国法治文化传统弊病的积聚以至全面爆发,是中国法治建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阵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着力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从邓小平时期重新确立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基本方针,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再到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直至今天正在进行的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新思路与新方案的规划,中国稳步进入法治时代。

在这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底蕴的东方大国,从人权入宪到劳教制度的废止,每一步前进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法治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与努力。

习近平: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