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节目 唱念坐打中的守与攻

16.03.2016  16:54

              在传统电视文化类节目中,戏剧戏曲类节目应该说是生存周期最长的节目类型之一。

 

        图①:《叮咯咙咚呛》将中国传统艺术穿插在娱乐节目中的形式,少了说教,多了趣味,让戏曲不再是“古董”。

        图②:《走进大戏台》利用现代传媒优势,广泛挖掘、推出、展示各路戏曲精英,为演员搭台、为戏迷唱戏、为艺术传承、为文化接力。

        图③:《一站到底》是一档形式新颖,趣味十足,在挑战中挖掘个性,又充满悬念的全新益智攻擂节目。

        图④:《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形式雕刻文化印记。

        在传统电视文化类节目中,戏剧戏曲类节目应该说是生存周期最长的节目类型之一。这其中,既包括中央电视台《锦绣梨园》《快乐戏园》《好戏连连看》《过把瘾》等节目,也包括有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历史的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河南电视台《梨园春》,陕西电视台《秦之声》等,当然,还包括此前天津卫视推出的现代戏曲类真人秀《国色天香》,山东卫视融经典戏曲演唱、名家访谈、戏曲知识等内容于一体的《金声玉振》等。

        有人说戏剧戏曲类节目生存空间早已可以忽略,但也有人说这类节目应该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样板。但无论如何,一档节目没有价值是不可能存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正如山西卫视总监陶亿笑说的那样,“如果不是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无法做到继承传统,《走进大戏台》等戏曲类节目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根基是回应了社会的期待和观众的期盼。”

        在困难时刻的坚守,是责任,更是对戏曲价值的认同。在戏曲呈衰落态势的时刻,是《秦之声》《梨园春》等一批节目延续了戏曲的生命。时代在发展,受众对戏曲的期盼和需求也在变化,难道是受众不再需要戏曲了吗?当然不是!面对戏曲类节目如何创新这道必答题,中央电视台《叮咯咙咚呛》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毕竟传统要想成为主流,一定要与潮流联系,否则就无法成为今天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当下很多电视真人秀节目让明星走出国门,去体验别样生活与文化的大环境中,《叮咯咙咚呛》反其道而行,让外国的明星走进来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取得不错收视成绩的同时,更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注重国际表达等方面为戏曲类节目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其实,各地方戏剧戏曲类节目也都在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进行着改变,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求变中求新,在求新中求发展。这其中,为了适应观众不断增长的收视需求,《梨园春》虽然没有进行大的改版,但小的微调却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正因此,在观众中的满意度评价较高。

        而《走进大戏台》则运用“擂台赛”的方式,通过选手的艺术竞赛和交流,提高了艺术素养和表演水平,使广大观众戏迷在同赏同乐中获得了戏曲知识,受到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熏陶。

        当然,变是有风险的,不变则是死路一条。在贴吧、论坛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也看到,有热心观众评价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一些戏曲类节目为了求新而求新,尤其是近几年来,场地越来越大,陈设日趋豪华,节目质量却每况愈下,奢侈华丽的外表难掩春光已去的荒凉,看似繁华的背后却已陷入苦苦支撑的危机。

        这样的评价当然是当下某些戏曲类节目的写照,但同样也有积极的变化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这其中,就包括今年年初《走进大戏台》精心策划推出的新年《戏曲公开课》,主讲人不仅传递戏曲文化,并且讲述戏曲的形态特征和艺术风貌,由此勾画戏曲发展演化的主要历程,并总结戏曲的主要剧种类型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以帮助观众们建立对戏曲国粹的整体性认识。

        “为什么大家现在不爱看戏?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最具审美力的东西。《戏曲公开课》就是告诉大家戏曲也很好,戏曲里有很多你不曾发现的东西。而且戏曲里传递的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传统经典的戏曲里唱的仁义礼智信等,都在戏曲文化里有很好的故事体现,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有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陶亿笑说道。

        一种老的节目形态,一种新的呈现方式,给戏剧戏曲类节目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与碰撞中,戏剧戏曲类电视节目不断发展、演变。正如著名戏曲类节目主持人白燕升曾说过的,“传承戏曲,不忘初心;坚守戏曲,勇往直前;繁荣戏曲,任重道远。”而这一席话,对于传统戏剧戏曲电视节目无疑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李雪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