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民资传播史实的办法来传承真实历史

09.02.2015  18:59

  近日,居住在南京鼓楼区的辛德贝格研究者戴袁支,对记者说,“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应该记住国际友人在中国人民最艰苦的时候提供的人道救助”。

  戴袁支说,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是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国际友人之一。据戴袁支介绍,此前他曾为研究和传播辛德贝格的人道事迹,作过各种尝试。他还和有关方面合作,利用民资,为传播史实和传承民族记忆做过一点探索。

  2011年2月,戴袁支编撰了纪念辛德贝格诞辰百年的展览,配有若干珍贵的历史照片,包括他收集到的现藏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辛德贝格相册”内的、记录日军大屠杀暴行的照片。戴袁支拥有该展览的著作权,历史照片的使用也得到了德国京特夫人和丹麦“辛德贝格基金会”主席玛丽安的授权,但是一时筹集不到制作展板所需的经费以及展览的场地。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闻讯后,虽然他们与辛德贝格亲属互不相识,对辛德贝格事迹没有专门的研究,但一听说是为纪念帮助过南京难民的国际友人,马上出钱帮助制作了展板,并提供了展览场所。

  2002年夏天起,戴袁支曾带领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调查了当年侵华日军第16、第13师团侵犯过的孟塘、桦墅、湖山、孟北、许巷、仙鹤门、梅墓、长林、大山口、江乘、西花、竹丝巷、西沟渡、龙潭等江宁区、玄武区、栖霞区的许多村庄,记录了幸存者、见证人的口述历史,整理出遇难者姓名。在茫茫人海中,他们寻找到曾得到过辛德贝格等人帮助过的苏国宝等人。2005年8月,戴袁支为苏老所在的湖山村建立的南京第一块民间村级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撰写了碑文,提供了调查得出的死难者名单。经戴袁支介绍,2006年苏国宝见到了辛德贝格的妹妹、弟弟和外甥女等亲属。2006年冬,戴袁支又带领苏国宝到过日本大阪、神户、冈山、金泽、名古屋、静冈、横滨、东京演讲。此外,因工作关系,戴袁支还与丹麦驻华大使馆当时的公使衔政务参赞姚朔仁相识。

  为扩大此次展览的影响,戴袁支邀请到姚朔仁先生,并向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提供了苏国宝的住处。虽然展览的图文,只在纪念辛德贝格诞辰百年期间使用,但该民间博物馆积极性仍然很高,派车接来了苏国宝。这样丹麦外交官就和中国老农一道,为纪念辛德贝格诞辰百年展览剪了彩。

  辛德贝格原籍丹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曾与德国人京特等人一起,保护了1.5万—2万难民,并设立小医院,救死扶伤。他还用图文记录了日军暴行,且在日内瓦等地揭露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纪念中丹建交60周年的2010年5月,戴袁支出版了研究辛德贝格等人的专著《1937—1938:人道与暴行的见证——经历南京腥风血雨的丹麦人》。新书发布时,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研究大屠杀史的专家孙宅巍等人认为,这本书填补了南京大屠杀“地域”(远郊)和“人物”(辛德贝格、京特、寂然)研究方面两个空白。

  “这堪称是中国最权威的介绍辛德贝格的图文展”,戴袁支提到那次展览时说,该展览成为当时中丹两国官方和民间纪念辛德贝格4场活动的第1场,新闻界纷纷给予报道,既扩大了该民间博物馆的影响,也传播了史实、传承了民族记忆,吸引了不少观众。

  “这种借助民资传播史实的办法,成了主渠道的重要补充,可供筹划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时参考。”戴袁支说。(吕宁丰)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