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会建一座怎样的中国丝绸档案馆

02.11.2014  18:14

  中国江苏网11月2日讯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可是迄今为止,泱泱大国之中却没有一座与丝绸相关的档案馆可以展示与保存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史。眼看大量的丝绸档案资料面临流失危机,然而在明清以来的丝绸重镇苏州,却在一次因缘际会中,保存下一大批珍贵的丝绸档案。

  2013年夏天,中国丝绸档案馆正式筹建,经国家档案局批准落户苏州——这将是国内首家专业丝绸档案馆。今年7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建立中国丝绸档案馆的请示,目前已获批复。筹建一座国家级档案馆,千头万绪,但也有几位关键人物在其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第六个苏州档案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近他们,走近筹建中的中国丝绸档案馆。

  曾经的丝绸博物馆馆长提议建一座丝绸档案馆

  最早提出筹建中国丝绸档案馆设想的是李世超。他曾担任苏州市丝绸博物馆馆长一职,历时七年,看到过太多国外参观者对中国丝绸的着迷乃至崇拜,也曾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名号被杭州拿去而耿耿于怀。

  "虽然中国丝绸的起源是在中原,但现今中国人的丝绸印象,大致都在苏杭。"李世超说,苏州建立中国丝绸档案馆条件充分,也很必要,丝绸是这座城市的名片,而且还十分幸运地完整保存了数量惊人的丝绸档案。

  会客厅:苏州已经有了一座丝绸博物馆,为什么您会有这个灵感,还要再建一座丝绸档案馆?

  李世超: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博物馆与档案馆的区别,或许了解不深。博物馆的功能主要是收藏、展示、研究,而档案馆的功能,是在这三者基础上,还要再加上传承、服务及利用。

  文物分为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就好比是兵马俑,只能就地保护,但是可移动文物就可以收到博物馆进行保护。博物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与属性,通过受赠、收购或转让等形式调整自己的馆藏结构。不过国际上对博物馆的藏品是有"准入门槛"的,年代与价值都有要求。

  但是档案馆就不一样了。如果说博物馆所藏是实物,是孤立的点,那么档案馆所藏就是足迹,是连缀的线——档案馆的倚重,是要将某个行业的发展足迹保存下来,具体到丝绸档案馆,就是要把反映和记录中国丝绸行业发展过程的文字或实物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展现——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档案馆所涉及比博物馆更为宽泛,而且不受年代限制,似乎也更倾向于近现代的发展轨迹。

  说实话,中国丝绸底蕴如此深厚,只有博物馆而没有档案馆,是一种遗憾。去年4月,经中国丝绸协会批准,"中国丝绸品种传承与保护基地"落户苏州,国内首家丝绸品种基地在苏州诞生,我当时突然想到,为什么不高调一些,索性建一个丝绸档案馆呢?当时只是灵光一现,也是随口一说,可没想到苏州档案局的领导如此重视,并且克服了那么多困难取得今日成果。不过现在想想,把中国丝绸档案馆建在苏州,是有很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当馆长的时候很清楚,国内游客对丝绸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国外游客,从一条虫开始的中国工艺令很多来自异国的参观者感到不可思议,甚至会有一种崇拜心理。至于我们苏州人自己呢,可能是因为值得骄傲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反而会有一种不在乎。

  会客厅:档案馆筹建工作千头万绪,作为博物馆同行,您对中国丝绸档案馆的馆藏征集以及其他工作,有什么建议?

  李世超:筹建这样一座在中国前所未有的丝绸档案馆,工作量肯定巨大,但我觉得也不要着急,只要抓住主线,厘清头绪就好办了,要有"尚方宝剑"在手。

  我的建议是,不要把丝绸档案馆建成中国丝绸的"仓库",征集藏品还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选择倾向,也不必过分求大求全,而是要求精、求特色。

  我刚刚说的"尚方宝剑",就是我们心中要有一本中国丝绸档案的目录,我们不能奢求把所有的档案都拿到手中,但是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哪些珍贵的档案,现今大致保存在哪个地方,必要的时候可以在那里建立中国丝绸档案馆的分馆,实现资源的共享。

  档案是全人类的财富,不是某个地方或某个档案馆的财富。举个例子,原苏州光明丝织厂的丝绸档案现今就不在档案馆,而是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如果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共享也很不错。我认为今后应该把中国丝绸档案馆的网络建立起来,做到对相关档案能够进行有效监管,其实就是抓住了主线。

  【人物档案】

  李世超:苏州市职业大学丝绸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江苏省丝绸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苏州专家咨询团副团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编《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曾任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丝绸科技与文化的研究。中国丝绸档案馆所作的定位是:这是一座集收藏、保护、利用、研究、展示、教育、宣传、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行业特色和苏州特色的国家级专业档案馆,力争做到国内顶尖、世界一流。

  同时,我们又是一家档案馆,不是博物馆。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其基本功能是对文物进行实物收藏、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教育等;而档案馆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我们会与丝绸博物馆实现错位发展。就像前面李世超教授说的那样,丝绸档案馆要搜集与展现的,是中国丝绸业的发展轨迹。

  会客厅: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发展史,如何通过丝绸档案予以展现?

  肖芃:丝绸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资源,它是档案,但又不只是档案。对于丝绸企业来说,它曾经是走入市场的畅销产品,或是集合了众人智慧的珍贵技术资料;对于收藏者来说,它是华丽、昂贵的艺术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它也许不过是曾经穿在身上的衣服罢了。但当丝绸档案放进展厅的橱窗内,它就变成了历史,代表了丝绸行业的昨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整个中国的昨天。没有丝绸,中华文明即使仍然伟大,也会因此减少许多缤纷色彩。而失去丝绸档案,就失去了丝绸文明的传播语言,中国丝绸业的发展轨迹也将无从寻起。

  丝绸档案作为丝绸文化的载体,翔实地记录了人们在传承和发扬丝绸文化道路上的奋斗足迹,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们的审美风尚及衣冠礼制,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在妥善保管的基础上,中国丝绸档案馆将对丝绸档案进行专业的梳理和分类,择其精华推出有特色的精品陈列和展览,并根据社会需要开设各类讲座来传播丝绸文化知识,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档案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对于中国来说,除了瓷器,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唯有丝绸。中国丝绸档案馆的建立,改写了中国没有丝绸档案馆的历史,是档案与丝绸工作者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政府部门重视档案工作的具体体现。

  请大家来领略丝绸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卜鉴民的执行力,常常令人刮目相看,作为中国丝绸档案馆筹建小组的主力之一,他也参与了从递交申请材料到拿到牌子的全部过程。且在档案馆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后,他还将承担更为艰巨乃至琐碎的日常事务。

  但是他的好主意层出不穷,而且做事原则是,只争朝夕。甚至等不到新馆落成,他已在非常简陋的旧厂房里,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布置了一个苏州丝绸工艺档案珍品展。他想让更多人来了解这段珍贵的中国丝绸史,特别是在苏州。

  会客厅:作为市档案管理中心的当家人,可否借这个机会,晒晒你们的家底?对于筹建中的中国丝绸档案馆,最近在档案征集方面又有什么新的进展?

  卜鉴民:截至目前,我们工商档案中心已征集到丝绸档案2000余件(卷),其中有来自个人,也有来自企业,其中不乏类似丝绸花本"祖本"和绸缎手书封签等填补苏州丝绸档案演变过程中的空白的行业精品。

  今年我们还征集到不少书籍资料,包括全国范围内的丝绸年鉴、丝绸志书、以及期刊杂志等1000余册。还有很多民营企业的档案资料,现在也被逐步纳入我们的管理体系,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目前,2015年至2017年度的征集方案也已经完成制定。

  因为中国丝绸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就是围绕国内丝绸档案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所以与中国蚕桑丝绸历史相关的、反映中国丝绸整体历史状况及国内重点丝绸产地历史状况的纸质档案与史料、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口述档案、名人档案、名品档案和名企档案等,我们觉得都应纳入中国丝绸档案馆的收集和管理领域。

  目前,苏州市档案馆和工商档案管理中心馆藏包括商会档案中的丝绸档案部分,以及企业丝绸档案和丝绸样本档案在内的丝绸档案总数多达近五十万卷(件),目前对外宣传的30万余件,仅仅是根据已入库的丝绸样本初步统计得出的数字,还有大量未清点入库的丝绸样本尚未统计在内。已经入库的30万余件丝绸样本档案中,包含了历届广交会的中国绸缎样本集、大批国外丝绸花样、苏州外销绸缎样卡等,囊括了丝织品中的绫、罗、绸、缎、绉、纺、绢、葛、纱、绡、绒、锦、呢等完整的各个丝绸大类,既有织花绸缎样本,又有印花绸缎样本,既有一般性的大类品种绸缎样本,又有罕见的锦、缎、绫、罗、葛、绡等稀少品种的绸缎样本。

  真要晒"家底",我们确实非常殷实——我们这里有列入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宋锦系列绸缎样本实物和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宋锦祖本实物;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苏州古典园林和山水为题材的织锦精品;有历届广交会参展的所有绸缎样本;有苏州丝绸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获得的全部国家金、银质奖的绸缎样本实物及申报档案,包括用于制作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订婚礼服的真丝塔夫绸和制作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服装的真丝印花层云缎;还有近四次党代会专用红绸绸缎样本——所有来过我们库房的人,都会大吃一惊,然后赞叹不已。

  会客厅:中国丝绸史不是一部断代史,前人的经验,常常能为后人所用——在丝绸档案的利用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经验,中国丝绸档案馆的档案资源,是否将来也能为全社会利用?

  卜鉴民:在历史发展演变中逐渐积累下来的丝绸档案,不仅见证了中国丝绸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浓缩了中国丝绸的文化和技艺,是研究丝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料。丝绸档案上所凝聚的精美的花色、复杂的工艺,在充分展现丝绸美学价值的同时,也向世人传递着中国丝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底蕴。而部分档案所附的产品工艺单,更是从技术层面清晰地展示了中国传统丝绸产品的工艺特征、结构技巧、产品规格、纹样色彩等,这些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技术资料,对今后复制或开发生产同类产品具有极大的参考和应用价值,并能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创意。

  以后,我们肯定会通过数字化等手段,将存放在库房里的丝绸样本由幕后推向台前,通过查阅利用等服务,使其根据市场需要,转化为现实的社会财富。我想,随着馆藏丝绸档案数量的持续增加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会有更多的丝绸档案进入该数据库,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为方便的利用服务。

  会客厅:中国丝绸档案馆建在苏州,其实也与普通的苏州人相关,大家也会关注这个新馆,想来参观,想要从中获得教益。那么对于社会公众,中国丝绸档案管将提供怎样的参观体验?

  卜鉴民:首先,我们会按照类别、年代的脉络,对丝绸档案其进行专业的梳理和分类,选择一部分精华进行展示。我们的展示内容还是很宽泛的,像苏绣、缂丝、古织机、丝织像景艺术织物、真丝剪纸这些,只要是与丝绸相关的内容,都会有所展现——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近期推出的丝绸工艺档案珍品展提前感受——虽然这个珍品展有点因陋就简的味道,但是把好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直是我们很有热情去做的事情。

  我在想,到时候还要引进一批大师工作室。在丝绸领域,苏州拥有很多国家级别的传承人,他们是更为珍贵的活丝绸档案,在中国丝绸史上,应该留下的不只是名品,还应该有名企、名牌、名人。

  观展方面,到时我们会提供一些体验环节。比如现在已经定制了一批古织机模型,还会模拟丝织厂的工作场景,要让参观者现场体验生产过程,参观者还能将自己的作品留作纪念。这些微观上的设计,我们还在不停的考虑与调整之中。

  总之,我们会通过多种形式,在中国丝绸档案馆中,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丝绸历史与文化,再现丝绸传统工艺及生产流程,让参观者深切地体会到丝绸历史文化的深邃与厚重,领略丝绸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人物档案】

  卜鉴民: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档案学会青年档案学术奖获得者,中国档案学会企业档案学术委员会委员,苏州市档案学会秘书长。荣获国家、省档案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各一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档案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拂去岁月的封尘》《苏州民族工商业百年往事》等。(记者 褚馨)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