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得疝气惧开刀 轻信网传最终导致不育

13.10.2015  11:01

  疝气,是一种古老又现代的疾病,在现代人群中,尤其是婴幼儿和成年男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正因为它的高发病率和治疗方式,才给了不良商家可趁之机。

  南京一位年轻小伙患上了疝气,因害怕开刀,上网查找到了一种硬化剂“一针灵”的疗法,结果却导致了“不可逆”的不育症。上周六,“第五届金陵国际微创外科会议暨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专家巡演会”在溧水县召开。会上,记者采访到了北京朝阳医院的专家。

  什么叫疝气?中大医院普外科主任嵇振岭教授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人的腹腔壁就像是轮胎,轮胎有洞了就会漏气,人腹壁有了洞,诸如肠子的部分由于重力作用,就会掉入洞中。”疝气这种疾病男性的发病率很高,男人一生中有1/3的几率发病。

  南京有一位20多岁的小伙患上了疝气,到很多大医院看病,听说要手术,从未走进手术室的小伙子有些害怕,于是上网查了一些有关疝气治疗的知识,结果发现一些搜索引擎上的首页上出来很多关于“不开刀、不住院、打一针治疝气”,这也被俗称为“一针灵疗法”。

  “我就去医院问了,好像是一家民营医院,”小伙子告诉记者,医生对他说,一针1000块钱,就在腹股沟那里打,“我这个只要打三针就好了。”小伙觉得比开刀便宜,于是就交了钱,打了第一针。可是,过了几天,小伙子觉得打针的地方有点疼,有异物感,越想越不对劲的他跑去大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睾丸缺血,可能不育”……

  “在临床上类似这位小伙子的案例不少,直接导致不可逆的不育症,”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副主任、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秘书长王明刚介绍,这些不良的宣传真的很害人,说起这些市场上的不正规疗法,王明刚非常气氛,“在全球来说,医疗界公认的,疝气治疗方法只有手术这一种。

  王明刚说,这些不良商家就是抓住患者“害怕手术”等心理来赚黑心钱,“可是引发的后果太严重了,不仅局部坏死、溃烂,还致癌、不孕不育,而且复发率高,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患者非常痛苦。

  “其实硬化剂疗法是盗用了混凝土的原理,”王明刚解释说,将这种胶注入人体内会发生化学反应,迅速变得硬如水泥,将局部的肌肉、筋膜完全黏合到一起,以阻挡疝的出现,“可怕的是,这却是一种盲打,打不准,腹股沟处有很多血管、淋巴等重要组织,后果严重。

  王明刚介绍,其实这种疗法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国外盛行,后来发现它的严重不良反应后已被完全禁止,可这种疗法却被引入我国,被传播开来,尤其一些农村地区。

  嵇振岭教授指出,疝气更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最常发生在儿童和老人身上,男性病发高于女性。目前中国新发疝气每年大约200多万例,但是有100多万的疝气患者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尤其是在微创治疗疝气方面,普及比率不到5%。

  “再拿轮胎作为例子,”嵇教授解释,大家都知道轮胎漏了,从外面补,不如从里面补的牢,以前的疝气手术要开刀,就如从外面补轮胎,“而现在的微创手术,就相当于从里面补轮胎,更快,更好。

  专家介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腹壁的薄弱或是腹压的增大,致使腹壁某个区域的缺损,或许一个喷嚏,或是一次用力的排便都可能诱发疝气,出现隆起的包块,当躺下时包块消失的情况。这一症状常常被人们忽视,或延误治疗,给健康带来了隐患。

  “对于疝气的治疗,国际公认的指南指出,只有通过手术进行修补,而微创手术治疗疝气是首选也是主流,大约70%的患者可以通过腹腔镜微创的方式治疗疝气。通过微创手段,从里向外将疝气修补好,使其复发率大大降低。而且恢复快,手术第二天就可以下床。”嵇振岭教授介绍说。

  专家指出,在欧美微创手术治疗疝气的普及率大约在30%,而中国不到5%,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区县级的二级医院在技术、设备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微创新方法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加以提升。

编辑: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