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双创之星”催生众创空间 全链条服务带动全民创业热潮

17.09.2015  02:06

  中国江苏网9月16日讯(记者罗鹏实习生王澎)为创客搭建思想交流平台,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发现双创之星”大型主题活动的第五站,来到了江苏省。9月13日至16日,为期四天的媒体调查走访告一段落。

  江苏之行的最大亮点无疑是各种众创空间,从“公共苗圃——创业孵化器——创业加速器”的创业全链条服务,为创客们营造出创业家园。这样的众创空间究竟有多火? “目前,南京市有各种众创空间140家,面积520万平米,已经孵化各类企业7426家。”南京市科委副主任黄榕介绍,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兴起以来,各种形式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与南京相邻的镇江,就有179个众创中心。

  民营众创空间带动创业发展

  记者从江苏省科技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新建40家适应“草根”的众创空间,全部纳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超过一半的重创空间由民营企业创办,其中创客孵化型有19家,投资促进型有8家。

  2012年,南京市江宁区招商引资,邀请博济科技园落户此地。公司对园区实行旧房改造,目前,南京J6软件创意园(该园区因位于将军大道6号得名)孵化企业用地面积为40000平方米,包括企业孵化用房、企业科技服务中心、多功能会议厅、人才公寓、员工餐厅等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

  博济整合政府、高校、行业、社会等各种资源,提供优质创业生态环境,积极培养创新性、高成长性企业和创业者。“我经常接到创业者的电话,问我工商局在哪,行政服务中心在哪?”博济科技园总裁孙兰兰说,为了应对创业者的基础服务需求,博济科技园开发了一套网上申请系统,“只要登陆我们的网络众创空间平台--O'PARK中国园区在线,便可在线申请工商注册、律师会计师咨询,实现园区位置选择等等。”据悉,J6软件创意园已经吸引16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32家“毕业”,服务的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

  位于镇江市丁卯运河广场北岸的翼咖啡,是镇江第一家“众筹”咖啡馆,由27个原始股东“众筹”,经营面积为1200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1200平米的翼咖啡,除了喝咖啡,在这里,沙龙、培训、路演、会议……逐次开展,我们形成了翼咖啡+模式,其实就是一个众创空间。”翼咖啡项目发起人、CEO朱媚介绍说。

  翼咖啡不仅仅是一家咖啡馆,它也是一个民营众创空间。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专家、教授、讲师团队会给创业者们授课,给他们提供经营指导、咨询协助等服务,与创客进行无缝对接,帮助创业者们步入创业快车道。据悉,目前,翼咖啡已与中国CIID(镇江)专业委员会、中国软实力学友会镇江分会等多家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大学生创业再掀热潮

  位于镇江繁华路段解放路18号的镇江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原本是汇萃园饭店,改造之后,这儿变成了1万多平米的孵化器,可同时容纳100多余家企业入驻。原来的宴会厅如今成了大学生的创业苗圃。

  “我们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15厘米手机无线充电技术的拥有者,这也是我们的专利产品。”来自江苏科技大学的学生跟记者讲述公司生产的产品。在这个创业苗圃里,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并不少见,园区给他们的“福利”也给了他们继续努力创业的决心。“我们经常到这儿交流学习,这里的各种服务都是免费的,我们可以安心在里面创业。”一位大学生创业者告诉记者。这样的福利究竟有多“诱人”?记者了解到,通过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就可以到这里来创业,3年孵化期内免交房租,享受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创业融资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同时还配有创业专家指导团,全程提供创业培训、模拟实训等创业服务。

  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基地并不少见,记者从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全市评估认定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基地)有49家,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2012年以来,共对9.4万名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发放补贴1730万元。同时与高校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训。

  有了相关政策、资金的扶持,许多大学生“孵化”成功,顺利“毕业”了。研究生毕业的魏亚东,毕业后就到一家企业上班,但一直怀揣创业梦想的他毅然辞掉工作,来到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初次创业的魏亚东遇到不少困难,园区及时向他伸出援手,从注册、工商到税务给他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并且给他配对了创业导师,对他进行一对一指导。经过一年的孵化期,魏亚东成功出园了。他所创立的南京市汉森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今年8月,该公司完成了南京紫金科技创业投资集团300万种子期投资。

  科技改变生活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这样现代化的建筑手段十分少见。而镇江威信广厦模块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蓉,用“模块”叩响建筑产业现代化之门。

  李海蓉曾经在上海、北京、深圳、爱尔兰等不同地区和国家创业,当被问到为何最终将公司落户镇江,李海蓉说,“2012年,我经过三年的调研和和深思熟虑后回国创业,走过了全国几十家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但到镇江,做了非常快速的决定。因为当地政府给了我一个系统的优惠政策,不仅给了我们一块地方来做制造基地,还给了我们一个项目来做应用基地。”李海蓉的创业路在江苏启航。

  这种如同搭积木一样的建筑方式,被称为模块建筑体系,也是李海蓉所带领的创业团队的心血。与项目施工现场不同,基地的生产车间洁净明亮。“我们的流水线上,最大的‘模块’可以做到5米×10米大小,现在生产的户型一般使用宽三四米、长七八米的‘模块’。”企业董事长李海蓉介绍,模块住宅能够在厂房内流水线制造,将建筑业变成了制造业,如搭积木一般建房,实现住宅的工业化生产。谈及模块建筑的优势,李海蓉一言以蔽之:“多快好省”,稍加注释便是:适用性广泛,建造周期短,建筑寿命长,环保效果显著,性价比优。

  “我们的生产成本每平方米只有4000多元,扩大规模生产成本还能再降几百元……”李海蓉说。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模块住宅价格优势明显。这不仅能够节约制造成本、时间等,同时也能给客户提供专门的定制服务,为客户打造更优质的居住环境。

  “搞这些发明创造也没有家里面人辅导,只是因为小时候我的父母来南京收废品,我从小就在废品堆里搞发明。”他是刘峰,他因发明创造被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大学毕业时已经拥有18项发明。2014年8月,刘峰成立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学毕业生创办的从事智能代步工具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

  快轮科技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在模糊算法、姿态控制、运动控制及机器人领域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公司的最新产品自重只有6KG,是目前全球最轻的电动代步工具,颠覆性的外观设计让人过目难忘。

  “快轮未来最大的优势会是创新性,发明的产品将会符合大众的实际需求。”刘峰对未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因为前景良好,快轮科技创业初期获徐小平真格基金600万元天使投资,快轮划时代产品EVA上线京东众筹30天交易额突破100万,后参加京东股权众筹,7天时间完成Pre-A股权融资500万元,估值1.5亿人民币。

  南京市科委副主任黄榕说,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载体。为了提升众创空间的服务能力,南京市为创客们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一对一创业导师辅导、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税收工商服务等扶持举措。对众创空间而言,衡量它们的是社会贡献,不仅要自己茁壮成长,还要携手更多创业者带动全民创业。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