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将收获600亿元降本“大礼包”

09.03.2016  09:37
 
      “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承诺。而这份承诺,江苏企业已经在日前出台的《省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
  “32条”让企业看见真金白银
  “五大部分一共32条!每一条都落到实处!”意见出台后,江苏富娃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忠强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并配上了这样的评论。“从第一条开始就全是‘干货’。”据彭忠强介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不少中小企业虽然愿意为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福利,但是一些困难企业在缴纳社会保险费时,实在是有心无力。“现在第一条就提出,困难企业在提供有效缴费担保后,经批准可缓缴除基本医疗保险费之外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期最长可达6个月,这对需要资金周转的企业,真可谓‘及时雨’!
  降本减负“组合拳”让江苏的各行各业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好,也因此被企业家们亲切地称之为“32条”。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纺织企业将在“逆势”中获得极大鼓舞。“以用电成本计算,江苏纺企的成本为每度0.9元,而美国为每度0.3元,印度为每度0.5元,纺织‘新军’孟加拉每度才0.18元。不仅如此,印度等国还在不断下调电价。”据该负责人介绍,对于印染企业这样的用电大户,其用电成本有时甚至高于用人成本,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在本次的“32条”中,电费每度下调3.12分。“具体到全省每家企业,意味着直接成本可以降低3%左右,而一般纺企的毛利也就在15%以内,其利好程度可谓立竿见影。”该负责人说。
  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无限可能
  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认为,不仅针对企业,本次降本减负“大礼包”还将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据徐一平介绍,目前江苏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有5万家左右,小微企业达到150万家。落实这“32条”举措,我省企业直接降本总额可达600亿元左右。
  “通过积极的政策,让企业实实在在地有获得感,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搞发展,增加信心和活力。成本降了下来,企业就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和研发,就能在供给侧产品的需求上更好地适应。整个供应链对需求的变化适应了,就能达到从低端的平衡到高端的平衡,通过新的平衡,让企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在参加全国两会时,徐一平这样表示。
  对于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省减负办副主任杨富荣也认为,“32条”中第4条关于“加大对企业职工培训的补贴力度”阐述,将为江苏“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提供后劲。“供给侧改革最终需要人的创新,只有企业愿意花大力气培养人才,生产出的产品才能向高端迈进。”据杨富荣介绍,按照“32条”中的规定,后续各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职工培训的支持力度。
  我省降本减负仍有潜力可挖
  在“32条”出台之后,企业家们不仅关心落实的问题,更关心后续是否还有进一步降本减负的空间?令人欣慰的是,记者从省减负办了解到,我省未来依然有潜力可挖。
  据杨富荣介绍,经过几轮改革,尤其是在2015年,我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取得了较大进展,我省的“清费减负”工作已经进入尾声。“省一级清理已经差不多了,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数量已经很少了。
  而接下来降本减负的重点将是进一步清理政府性基金。记者了解到,当前很多政府性基金都是专项用于某项社会公共产品的,设立的初衷是因为当时财政吃紧。但是,随着政府财政的日益增加,政府完全有能力去完成这些专项事宜,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性基金已开始显得不合时宜,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比如残疾人保障基金是专项用于残疾人保障事业这项公共产品的基金,当前财政有能力保障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因此很多中小企业有着强烈的诉求,希望政府能够将其取消。”杨富荣表示。
  不仅是清理政府性基金,还有不少专家建议,2016年我省应该集中力量整治“红顶中介”收费,并从制度上切断中介收费与行政职权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