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职工】任同昌:养路不仅是职业 还是沉淀在心的责任

19.05.2015  23:08

最美职工任同昌

      中国江苏网5月19日讯(记者 罗鹏)一张黝黑的脸庞,一双粗糙的大手,一身橙色的工服,除了养路工的共同特征,他还有着自己的“绝活”——自己研发的“四大发明”被广泛用在道路养护中;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二十余项实用发明在这里诞生。他生在一个养路工之家,父亲是老一代养路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是一名合格的养路工。在他的心里,“养路”不仅是个职业,更是一份沉淀在心的责任和追求。

  他就是任同昌,江苏东海县公路管理站通达养护公司道路维修部经理,“全国最美养路工”代表。

   从学驾驶到养路工,只要用心都能干好

  道路养护是一项野外强体力的劳动,冬日寒风吹,夏日太阳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任同昌以“养好道路”为工作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34年。

  1962年,任同昌出生于东海县温泉镇羽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2年,高中毕业的任同昌,怀揣着“学驾驶开汽车”梦想走到父亲面前,身为一名省劳动模范、养路工的父亲任全树向任同昌说了一句“做一名养路工,就不错。”面对父亲郑重的话语,任同昌点了点头。

  “第一天上路养护,我头都没敢抬,生怕遇到同学和熟人。”回忆起34年前的第一次上班,任同昌负责养护村庄西侧4000米长的沙土路,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感觉太丢人,哪有小伙子干这个活啊!”那一年,任同昌时值20岁,正是血气方刚、想闯出一番事业的年纪,和他一起高中毕业的同学,纷纷选择从事做生意、开汽车等“高大上”的职业,相比每日低头扫路,一个月只有28元微薄薪水的养护职业,让任同昌觉得“没奔头”。晚上,任同昌迈着疲倦的脚步,用磨出水泡的手拖着工具,走进家门便向父亲喊出“我不干这让人瞧不起活”。

  一辈子老实耿直的父亲当时就撂下一句话给任同昌, “把路养的好好地让别人走,没什么丢人的。这你都做不到,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还没来得及在父亲面前撒娇的任同昌,话刚出口,就被父亲斥责声顶了回去。“干”还是“不干”,那一夜,任同昌失眠了。“我要干出个样子来,让爹看看。”最终,任同昌选择了前者。

  第二天,任同昌抬起头,扛起铁锨、扫帚,成为温泉道班中最年轻的一名养路工。每天面对车流量大、尘土飞扬,任同昌填坑、清扫石子、铲草,一天下来,常常让这个细皮嫩肉的小伙子回家就瘫倒在床,累得不想和妻子多说一句话。

  “远看是条汉,近看养路蛋”。这是当时人们对养路工的形象比喻。“沙土路是最难养护的,皮耙子一送一回之间,手每天都会被磨出很多水泡。”任同昌回忆说。

  艰苦的环境并没动摇任同昌养好道路的决心。最累的,是下雨天。因为大雨会使路面低洼处的产生积水,因此一到雨天,当别人在家避雨清闲的时候,任同昌就得顶着雨水赶到养护路段去排放道路的积水。雨后的沙土路经过车辆的碾压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坑塘,如果不及时修补,坑塘越来越大,给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雨后三小时之内是修补道路的黄金时间,填补完的沙土能较好地和坑塘四周相粘合。任同昌常常会赶在雨天没来的时候,就提前准备好养护所需要的料子,雨点一停,便赶紧到养护路段,用最短的时间把坑塘补上。为争分夺秒,任同昌常常顾不上吃顿饱饭,就带煎饼和大葱来充饥,渴了就喝路边河里的水,有时候因材料短缺,他就和妻子去路边刨暗沙充当填补的料子。说起工作的艰辛,任同昌总会淡淡一笑,“这是我的责任,累些、苦些、脏些没什么,只要用心都能干好。”

   身为一名养路工,没有比保障道路畅通最重要的

  三十四年的道路养护,任同昌肩上的铁锨换了一把又一把,手上的老茧磨掉了一层又一层。工作至今,经他养护的道路里程达到200000公里,可环绕地球5周。

  1992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温泉路由沙土路改修成沥青路。饱尝10年之久养护沙石路痛苦的任同昌,原本可以告别“雨后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的尴尬。可正当任同昌庆幸“沥青路好啊,不需要再填坑了”时,站领导任命任同昌为温泉公区西片片长,并负责牛辰线、石榴线等3条40多公里的沙石路。

  由负责一条路,到负责一片路。任同昌的工作内容逐渐发生了变化,但他深知:这不仅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更是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为尽快熟悉路况,任同昌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要徒步去调查。几个月下来,任同昌的调查笔记记了满满一大本,各条路的状况在他的脑子里“扎了根”。每天都要上路查看的习惯,任同昌保持至今。

  2013年6月的一天,一阵狂风暴雨致使236省道东海县双店段道路两侧数百棵树木倒断,造成交通严重受阻。夜里12点多,任同昌接到道路抢修电话。此时,窗外是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妻子见状,便说:“这么大的雨,也没法去抢修。”任同昌哪能听得进去妻子心疼自己的话,便披上雨衣,拿着电灯,嘴里不停地说,“灾情就是命令,路没养好,俺饭都吃不香,觉也睡不好。”便一头冲进风雨交加的黑夜。在抢修的过程中,由于风大雨急能见度低,任同昌好几次差点被倾斜的大树砸到。为安全起见,工友们也都劝他等到天亮雨停再抢修,任同昌却始终没有放下手里的活。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猛,穿雨衣不方便干活,他就干脆脱下来干;胶鞋灌满水,他就倒出水后再穿上……,就这样,任同昌和同事们在风雨中抢修了4个多小时,道路终于通了,车辆和行人能走了,而他却累倒在一棵树旁。

  暴雨、风雪……,对于任同昌来说,这些自然灾害已太常见了。说起这些惊心动魄的抢险场景,他总会平淡地说:“对于我们养路人来说,保障道路畅通是最重要的,任何困难都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