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南通审结诈骗犯罪案件384件 警方支招如何防范诈骗

02.11.2015  14:23

  中国江苏网11月2日讯 10月30日下午,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2014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理诈骗犯罪案件方面的情况、诈骗犯罪的新特点及防范措施,并公布6起典型案例,提醒广大市民:擦亮眼睛,防范各类诈骗。

  网络诈骗占比高

  去年以来,南通两级法院共审结各类诈骗犯罪(分为普通诈骗、合同诈骗、金融诈骗三大类)案件384件,依法判处罪犯567人,涉案金额累计达3.17亿余元。其中被判处有期徒刑的352人,无期徒刑2人,其余被告人被判处拘役、缓刑等非监禁刑。

  随着司法机关和媒体的宣传、提示,广大市民的防范意识正逐步提高,传统类型的骗局已经不再容易得手,而网络诈骗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手段隐蔽、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以网络为媒介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犯罪活动愈演愈烈,已逐渐取代街面诈骗而成为犯罪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段。据统计,当前网络诈骗数量已占普通诈骗案件的80%以上。

  诈骗案件多为有组织的共同犯罪,且分工明确,犯罪日趋职业化。比如启东法院一审审理的徐昭文、蔡进顺等人跨境电信诈骗案中,多名被告人多次出国参加诈骗培训,且该犯罪集团组织严密,下设平台组、电话一线组、电话二线组、电话三线组和取款组,并采取封闭管理。

  诈骗类犯罪与经济密切相关,是一种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大部分受害人对诈骗行为防范意识不够,贪图小利,以致犯罪分子屡屡得逞。比如,中院一审审理的葛存梅集资诈骗犯罪中,涉案金额达1亿多人民币,至案发前尚有7000余万元未能偿还,受害人数高达93人。诈骗案中跨境、跨行政区域作案增多,取证难、追赃难,很多被害人被骗得血本无归。

  虚假信息诈骗形态多

  经梳理和分析,法院工作人员对虚假信息诈骗在我市出现的常见形态进行了归类。

  征婚交友类。犯罪分子一般通过交友网站或婚介网站结识受害人,并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取得受害人的好感和信任,继而寻找各种急需用钱的借口,向受害人提出借款请求,从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免费馈赠类。犯罪分子以中奖、售后回访等名义,以答谢客户、好礼相送为诱饵实施诈骗。

  套验资款类。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发布办理大额信用卡,如果有人要求办理,即提出要求被害人将钱打至银行卡上进行验资,骗取被害人个人信息,取走卡上验资款。

  办理事项类。犯罪分子冒充政府相关部门、法院、电信等工作人员,以办理退税、发放传票等方式实施诈骗。

  集资诈骗类。对打着民间借贷的旗号,以“高回报”、“无风险”、“高利息”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冒充熟人类。主要是盗取QQ号后,冒充熟友以需钱救急为由实施诈骗;或拨打被害人电话,虚构其亲友被绑架、生病、出车祸实施诈骗,请其将钱打到指定的账号。

  如何防范诈骗

  中院新闻发言人吕敏提示,所有的诈骗手段如何花样百出,最后都是逃不掉向对方索要钱财,只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为此,法院做出防范诈骗的6点提示。

  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个人银行卡及密码、短信验证码。不要回复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和银行卡密码,更不能向不明账户转账。

  如收到中奖信息、中奖彩票等虚假信息,不要去理睬,不要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

  如接到亲人、同事生病住院或出意外交通事故的信息时,要保持冷静,及时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发现可疑,立即报警。

  办理信用卡应亲自向银行申领,不要委托他人或中介代办信用卡,更不要被犯罪分子所谓办理大额度信用卡的谎言所忽悠,轻易泄露自己的重要身份信息。

  网络交友遇到借钱要谨慎。要尽量选择正规婚恋交友网站,审慎核实对方身份及其他信息,不要轻易付出钱财和投入感情。

  不要轻信别人的语音指令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

  记者任溢斌通讯员顾建兵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