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收藏家15年收藏了30件婚书

05.08.2015  10:32

  一张结婚证记载着丰富厚重的历史,讲述着礼仪文化的演变

  他说:现代结婚证仪式感弱了文化味淡了

  民国时期婚书(1938年)

  清末明初的绣品婚旗

  结婚公证书(1951年)

  结婚证(1969年)

  

  昨日,上海一位名叫冯忠宝的民间收藏家火了,他收藏的婚书藏品入选“第二批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和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目”。

  其实,在南京也有这样一位民间收藏家胡剑明,他用15年时间收藏了30多件婚书藏品,在他眼中,“传统的婚书中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现代的结婚像吃快餐,太简单了,有了效率却没有了仪式感。”胡剑明认为应该让国人特别是准新人们对中国古代丰富厚重的婚姻礼仪文化多些了解,如果大家愿意,也可以将其中富有内涵的仪式用到现代婚姻生活中,将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江南时报见习记者付岩岩张宣

  结婚证的尺寸、图案、名称体现出时代烙印

  胡剑明将收藏的清代、民国直到解放以后的各种婚书按大小分类。清代的婚书都比较大,很多有一张宣纸那么大,大部分内容均是图画,此外还有两行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

  胡剑明收藏有一张民国时期婚书。初看之下,以为这是一幅花鸟图,纸张为明黄色,图的右上角是一对比翼双飞的凤凰,下面是吐蕊的牡丹、青色的石头和一对小鸟,图案左边标注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然而这却是一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

  “古代常见的情况是新人在婚礼结束前都不会见面,他们般配与否不在于身高、长相、性格,而在于生辰八字,这是以前人最重视的。”胡剑明说,只有占卜新人相合,结婚的程序才会继续。

  据胡剑明介绍,到了民国时期,沿海地区开始使用印刷的婚书模板,婚书也缩减到了两张16开纸张大小。民国的婚书没有具体的公证机关,但封面上都贴有民国税票。除了印刷的固定文字,民国婚书上男女双方的名字、介绍人、证明人等核心内容仍然是用毛笔书写的楷体字。

  此外,民国婚书样式繁多,上面多绘有龙凤呈祥或鸳鸯戏水、牡丹吐蕊等,除了山水风景、龙凤呈祥等图案,洋气的小天使、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和北洋政府的五色旗也都出现在不同的民国婚书上。

  在民国时期,婚书的名称开始现代化,从清代的“鸾书凤笺”演变成“鸾凤谱”、“伉俪证书”、“结婚证书”、“自由证书”等名称。

  胡剑明说,1949年以后,婚书的尺寸进一步“缩水”,大小和现在的团员证差不多;与此同时,婚书开始注明颁发机关。例如,一张1951年的结婚证,注明由湖北广济县人民政府颁发;一张1969年的结婚证,盖着“人民公社”的印章。

  而现在的结婚证跟护照一般大,结婚证也不再是夫妻两人压在箱底的结婚纪念品,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且随着人们使用结婚证的次数日趋增多,结婚证也逐步取消了复杂的图案,我国自2004年1月1日起启用新式婚姻登记证,新式结婚证均为枣红色。

  祝词随着时代不断变化

  在胡剑明看来,最能体现婚书时代烙印的是对新人的祝词。

  清末民初的《合生辰八字喜帖》的三重祝词分别是“夫妇喜媚,天作之合,螽斯衍庆、麟趾呈祥”。

  到了民国中后期,婚书的祝词变成了“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解放后的结婚证书,除了注明男女双方“自愿结婚”外,婚书的祝词多了“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等内容。

  在1970年代,“毛主席语录”和“勤俭节约、计划生育”的水印成了许多婚书的标配,“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备战备荒为人民”、“我们办事想问题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等祝词占到了婚书面积的一半。

  现代结婚仪式感弱了,文化味淡了

  “以前的婚书很有仪式感,也很有文化,这是现在的结婚证所缺乏的”,胡剑明说。

  早年间的婚书精彩纷呈,单从质地上讲有宣纸、硬本、绢面、毛边纸等,以手书居多,1912年后改用油墨印刷。词藻也华丽优美,如“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等,这种山盟海誓让人看了怦然心动,新人就此厮守终生。

  而且早些时期结婚时很有仪式感,如古代结婚时,新人要洗手,擦干净桌子,把婚书放在桌子上细细品味;民国时,拍结婚照时不仅要抹胭脂,戴假眼镜,还要穿婚纱,很庄重很有仪式感。

  而现在的结婚证高度统一,办结婚证时也太简单太没有仪式感了,一个小红本,里面是两个人的照片、名字,再盖个章就完了,而且民政局给照张照片,也不化妆,整个结婚流程不超过5分钟。

  “当然从节省时间角度来讲,现在是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与现在的快节奏生活相适应,但是程序太简单,几分钟解决了,会不会少了很多文化含量,显得既不庄重,也没有仪式感,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讲退步了,传统文化中的美没有了。”胡剑明谈道,婚姻是两个人的终身大事,是两个家庭的大事,而现在的结婚好像吃快餐一样匆匆忙忙,现在离婚多,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仪式感淡了也有关系。

  胡剑明说,他收集不同时期的婚书就是为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给现在的孩子拿一个老结婚证书看,他都不知道是啥,真是太讽刺了,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