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徐爱华:提升消防专业化水平

06.03.2015  18:36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安消防管理体制改革备受社会关注。徐爱华代表建议,实行防消分离,进一步理顺消防管理体制,提高消防专业化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统一有序的消防体系。

  徐爱华代表说,当前公安消防部队不仅承担消防监督和火灾扑救任务,还承担了大量社会应急救援任务,特别是在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等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现行公安消防管理体制面临诸多问题。”徐爱华代表调研发现,由于每年都有士兵退役复员、干部转业,消防人员变动频繁,影响消防人才和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而且消防部队现有的编制紧张,任务繁重与警力不足矛盾较突出;同时还存在执法主体不当、经费落实困难、监督执法交叉等问题。

  “有必要加快推进消防体制改革,实行防消分离管理。”徐爱华代表说,可以在公安部统一领导下,组建新的公安部消防监督管理局,将公安部消防局的消防监督管理职能划出来,归并到公安部消防监督管理局,实行公务员管理,负责消防监督管理;另外成立由现役消防部队组成的武警消防局,加挂综合应急救援局牌子,负责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等工作。省、市、县(市、区)三级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徐爱华代表认为,由消防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检查、火灾事故调查、建设消防工程审核验收(备案抽查)等工作,便于社会监督,也有利于责任追究。另一方面,由现役官兵负责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等工作,能充分发挥武警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素质过硬等优势,有利于应急救援等工作顺利开展。


【新华网】河南:燃放孔明灯引发火灾将承担相关刑责
2015-03-05 09:40:16

  5日是元宵佳节,民间有放孔明灯许愿的习俗,但燃放孔明灯却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极易酿成重大火灾事故。河南省消防部门提醒市民,注意消防安全,严禁在城市建成区、森林防火区、加油加气站等明令禁止区域燃放孔明灯,一旦造成火灾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河南消防部门表示,孔明灯由纸质灯罩或化纤布料加工制成,通过点燃固体或液体燃料放飞,燃料烧完后便会下降,但有时可能在灯内明火还没熄灭前就落下。一旦风力、风向不稳,极易威胁飞行器、高压供电设备、山林、燃气站等建筑安全,造成火灾隐患或其他重大事故。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出台规定,明令禁止燃放孔明灯,河南省曾颁布《关于严禁非法生产销售燃放“孔明灯”的紧急通知》,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在城市建成区、文物景点周边、加油加气站、油库、燃气储备站、可燃物资仓库、森林防火重点区、机场净空控制区等场所销售、燃放孔明灯。对于违反规定,在城市建成区燃放孔明灯等携带明火且不可控制的空中飘移物并拒不改正的,将依照相关法规,处以二百元罚款;造成火灾事故的,依法予以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对违规生产、销售、燃放孔明灯的单位和个人将可处以拘留处罚。


【中国江西网】南昌首设消防引导员 填补全省聚集场所空白
2015-03-05 04:22:46

  最近,不少市民在逛大型超市和商场时,会发现每个楼层内都有几个穿着荧光绿的消防引导员,马甲正面写着“消防应急引导员”,背后是“紧急情况跟我走”。这流动的荧光绿,成为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的一抹亮色。

  这些“荧光绿”,是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队在人员聚集场所设立的5200名消防安全疏散引导员其中的一员。他们平时就是场所的普通员工,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他们将迅速到指定位置引导人们迅速逃生。这个举措填补了全省聚集场所以前没有专业引导员的空白。消防引导员究竟是怎样工作的,他们具体做些什么?2月12日,新法制报记者来到红谷滩一家大型商场,看看引导员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引导员的大喇叭

  今年35岁的黄斌,是这家商场的消防引导员。他已经在此工作了3年,一直负责防火检查工作。

  下午3时,黄斌准时来到商场。他来到安保室换好消防引导衣,又来到商场一楼的一处消防通道,从旁边的消防疏散箱内,取出一支扩音器。

  “喂喂喂……”黄斌经过几次试音后,确认喇叭有电正常,便让喇叭自动播放防火知识。黄斌介绍,喇叭对于引导员们非常重要,商场内一旦发现紧急情况,靠引导员的嗓门喊是不行的,只能靠大喇叭来正确疏散引导顾客们,所以引导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喇叭。

  一声哨声响起,黄斌说我要集合了,便急急忙忙地跑向商场的出口。他和其他6名队员一起站成一排和另外7名消防引导员进行交接。

  商场防损部保安队长郭晓云告诉记者,商场一共有21名消防引导员,每天分三班进行执勤,每次8个小时。

  每次集合,郭晓云都要对即将执勤的队员们,讲解重点巡查的部位和让队员们背诵疏散口号。

  红谷滩公安消防大队参谋钟宇璇告诉记者,该商场成立了商场义务消防队。这群引导员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分前期扑救、引导疏散、医护组。每个队员都要在各个队伍中,学习工作,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了面面俱到的多面手。

  忙碌的防火巡查

  集合交接后,黄斌带着他的大喇叭和小本本开始他今天的工作。

  黄斌开始从消防通道走起,商场每一层楼的消防通道,他都要看过一遍,看是否有堵塞情况。紧接着他又要开始巡查各个防火卷帘门下是否又被商户们堆放货物。在一处卷帘门下,他发现有商家堆放了许多纸箱,他立即通过对讲机和该层楼的管理员联系,管理员得到通知后立即联系商户进行整改。

  几分钟后,商户派人将堆放的纸箱和货物清理走。

  黄斌说,他的工作是360°不留死角,绝对不会放过商场的任何一个角落,绝对要将火患扼杀干净。

  临近春节,商家摆放的广告牌和悬挂物,也是巡查重点。悬挂物都是易燃纸制品,万一挂的位置不恰当很容易引发火灾,他对悬挂物都是一块块伸手检查。黄斌并不是很高,一次次踮起脚跟,不到半小时他已是满头大汗。

  而黄斌每一次经过消防设施时,都要停下来。每个消防栓他都要打开检查是否有水,灭火器压力是否有压力。检查完后,他还要在消防设施旁的检查签到表上签字。

  商场设立了多个疏散点,每个疏散点都放置了一个喇叭进行广播。他还要在每个疏散点间来回检查,看是否喇叭正常和播放防火知识。

  在二楼家纺店铺旁,一名男子掏出烟正打算点着。黄斌大步上前阻止该男子吸烟,告知他商场禁烟以及他在这么多棉织品旁吸烟的危害有多大。

  消防演练不能少

  经过两个多小时,黄斌的巡查告一段落。但是集合的哨声又响起了,这是每周的引导员消防演练。

  黄斌说,消防引导员的重要职能是一旦发生火灾,引导员们要搭起顾客们的生命绿色通道。

  他们在商场一处消防通道门口站成两排,商场将附近的灯光熄灭。引导员的荧光绿消防背心在暗处显得格外显眼。几名被疏散的“顾客”看着消防引导员背后的“请跟我来”一直跑向出口。

  队长郭晓云说,引导员们如果在监控室发现突发情况,通过对讲机第一时间与其他引导员联系。引导员们必须在30秒内回到自己疏散点,通过喇叭对顾客进行疏散。经常的消防演练能让队员们时刻绷劲神经,提高警惕。

  演练结束后,已经是晚上6点半。黄斌去休息室热好自己的带的饭菜开吃了起来。

  “今天是小年,为什么不抽空回家?”面对记者提问,黄斌说,在商场三年了一有节假日都是在商场度过的,家人对他的工作还是很支持的,从来没有抱怨过。不过他还是觉得自己亏欠家人太多。

  把好最后一道关

  晚上的黄斌延续下午的复查,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商场清场后,他又开始忙碌起来。

  检查消防安全通道是否关闭,各个商户的电源是否切断。他在商场每个角落进行查看,看看是否还有滞留人员。而每一个垃圾桶他也要进行查看。

  黄斌说,垃圾桶商场是要求清理干净的。但还是有一些商户没有清理,他怕还有烟头等可燃物在里面,所以每个垃圾桶他都要翻一遍。

  晚上11时,他和同事做好了交接准备下班。黄斌告诉记者,夜班引导员每隔1个小时还要重复白天的工作。因为定时巡查,整个晚上他们都无法入眠。

  ◎名词解释

  消防引导员

  消防引导员需履行好以下工作职责,分别为熟悉“四个能力”要求,做到“四懂四会”;熟悉本单位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熟知自己所在岗位附近的安全出口和消防疏散通道的位置;发现火灾第一时间报警;要穿戴配发的“安全引导员”发光服饰,负责在每个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通过喊话、敲门、广播、手电筒、口哨等方式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并引导人员安全疏散;在逃生过程中应引导相关人员稳定情绪,采取用湿毛巾捂鼻等正确方法从最近的安全出口逃生;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帮助;疏散完毕后,要查看有无遗漏人员,发现有被困人员应及时组织施救。


【中国新闻网】广东五华发生火灾事故致4死 死者中有3名儿童
2015-03-05 09:44:13

  图为火灾现场 张炳锋 摄

  图为火灾现场 张炳锋 摄

  记者4日从广东省五华县获悉,3日23时许,该县安流镇万塘村沿江路一民宅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4人被困,经消防人员解救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中有3名儿童。

  据悉,3日23时14分接警后,五华县消防大队以及安流镇专职消防队携带4台消防车以及30多名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23时30分,火情得到控制,现场救出4名受困人员,并迅速送往安流中心卫生院进行抢救。3月4日凌晨5时40分左右,4名伤者经安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起火建筑为三层半钢筋混凝土结构,起火点为二楼客厅和一间与客厅相连的房间。

  火灾发生后,梅州市委书记黄强,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史明锋作出批示,要求五华县政府做好死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公安部门查清起火原因,依法处理。五华县成立了由县长范宜军任组长的灾后应急处置指挥部,起火原因调查和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中国江苏网】徐州大马路消防中队要拆迁?有点舍不得
2015-03-04 14:10:18


这里或是一代徐州人的回忆。

  “2日下午,我路过大马路消防中队,看到正在拆楼,是不是要搬走了啊?”昨日上午,市民蔡先生打进晨报热线,称在他印象中,这是徐州市区第一家消防单位,伴随着他的童年,看到楼房被拆有些留恋。

  昨日上午,大马路消防中队临街的一幢楼正在拆迁,主体已基本拆迁完毕,只留出过道部分楼体,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在拆下来的废墟外围,已设置警戒线提醒来往行人。

  走进大院,院内靠西的一幢楼没有动工,一楼停有三辆消防车。值勤人员说,先拆临街的楼,后面的拆不拆不清楚,暂时不会搬走,仍然正常执行大马路中队辖区内的消防任务。

  “我小时候上学放学,都要路过大马路消防中队,经常看到消防车鸣着笛进进出出,特别好奇,但是门口有站岗的,不让我们小孩进去玩。”49岁的蔡先生说,他家住在永康路,在他记忆里,这是市区最早出现的消防队,那时候消防车就停在门口路边上,以前的消防车很简陋,“像那种解放牌大卡车的样子,只不过车厢部位是一个大大的跟现在油罐车很相近的水罐,在水罐两侧还有栏杆,每侧栏杆内坐着两三名消防战士。”

  给蔡先生带来不少美好童年回忆的大马路消防中队是我市市区最早的消防队吗?这里要整体拆迁搬走吗?昨日,晨报记者采访了徐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据徐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马路消防中队正在拆迁临街楼,是为轨道交通建设让地。拆迁期间,大马路消防中队临时在老开明市场过渡,等轨道交通建好后再迁回大马路。因为市区的消防责任很重大,在市区的中心点附近必须设有消防,所以,现大马路消防中队地块在交通轨道建设规划中,以后仍为消防用地。

  通过查阅资料,徐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955年徐州市公安局设有消防分队,但驻地在哪里没有记载。1960年,市公安局成立4个消防分队,分别为一分队、东关分队、西关分队和贾汪分队,其中,一分队就是现在的大马路消防中队。

  “听老兵说,我们大马路消防中队院内的那幢老楼,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战士自己动手盖的呢。说实话,虽然有感情,但是时间太久了,也该拆了重建新楼。”这位负责人说。 线索提供者蔡先生获奖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