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院士刘云圻

07.02.2016  15:31

 

2001年,省靖中60周年校庆时,刘云圻提供给母校的生活照。

 

刘云圻(前排右二)获得中国科学院2005年度优秀导师奖

  

2015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当年新增选的院士名单,在新增的61名院士中,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靖江籍科学家刘云圻荣列其中。

 

刘云圻:1949年4月,刘云圻出生于靖城公社靖南大队。1975届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化学所,研究方向为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分子层次器件的探索、薄膜的制备与表征等。1985年至1988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进修;1991年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在美国东北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00年3月至6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他还先后受聘担任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并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员教授。刘云圻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被引用1万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少时全家福(后排左一为刘云圻)

 

工作后全家福(后排左一为刘云圻)

 

刘云圻作讲座

  

发小眼中的刘云圻:成绩好让他获得上大学深造的机会

 

刘松圻是刘云圻的堂兄,比刘云圻大一岁。

 

刘松圻小时候就和刘云圻是邻居,他们原来住的地方靖城公社靖南大队14生产队拆迁,后来,他们搬到骥江西路上,巧的是,刘松圻与刘云圻又是邻居,刘松圻现住骥江西路与展泗港路交汇处,在他家西隔壁,就是刘云圻的房子,三间三层连在一起,其中西面一间给了大姐。

 

由于年龄差不多大,小时候刘松圻与刘云圻经常在一起玩耍,在刘松圻的印象中,刘云圻聪明好学,比同龄人文静。那时候,他们住的地方靖南大队还是郊区,有很大的竹园,每到星期天和寒暑假,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刘松圻回忆,刘云圻也参加他们的游戏,但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尤其是寒暑假的开始几天总见不到他的人影,他总是把整本寒暑假作业做完以后才出来玩,刘松圻和刘云圻两人是同年级,假期间贪玩忘了写作业,到了快开学了经常抄他的作业。不仅如此,其他同学也跟着沾光,刘云圻的初中同学祁金泉就是抄作业队伍中的一员,听到刘云圻当选院士,祁金泉感慨万千:刘云圻小时候就聪明,再加上勤奋刻苦,自然会出人头地。

 

然而,命运与刘云圻开了一个玩笑,尽管他在靖江县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高中毕业时正好遇上文化大革命,根本不给他机会考大学,他只好回乡务农。

 

回到农村,他很快学会了那时所有的农活,而且要么不做,要做就试图做到最好。比如下田插秧,他也摸索着巧妙的方法,插得比别人快,秧苗也比别人的直。

 

两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结束,刘云圻进了大队的蒸馏器厂,他对物理似乎有天性,技术一学就会,而且触类旁通。当时公社有广播站,家家户户都有小广播,但广播喇叭很容易坏,那时会修理的人很少,有时坏了一个星期也没人来修,刘云圻自己拆开了看,很快就掌握了原理,广播、收音机均会修理。他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饽饽。

 

正当他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度过时,机会来了,大队要推荐工农兵大学生,他的表现得到大家的支持,他自己也争气,无论笔试还是面试成绩都是第一名。1972年,刘云圻被推荐进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就读。

 

刘云圻(右一)和同伴在外考察中

 

刘松圻说,刘云圻每次回来都住二楼上的房间

妹妹眼中的刘云圻:每次回家兄弟姐妹们都要聚一次

 

刘云圻兄弟姐妹比较多,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弟,还有妹妹。兄弟姐妹六个。

 

刘家虽然不是书香门第,但让刘家兄妹感动的是,仅仅小学文凭的父亲,和目不识丁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坚持。他们从不计较自己的苦累,千方百计供孩子们读书。这也使得刘家兄弟姐妹个个知书达理。

 

刘云圻的妹妹刘秀玉比他小3岁,目前住在实验学校附近的朱家场,她对哥哥的印象是哥哥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不仅照顾妹妹,还时刻想着姐姐,体现刘家长子角色。

 

尽管是工农兵大学生,但刘云圻由于在县中打下的基础非常好,到了南大他依然出类拔萃,每年都拿奖学金。

 

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不要学费,学校还有补贴,这些补贴基本就够生活费,刘云圻每年都拿奖学金,那时几十元的奖学金相当于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刘云圻把奖学金省下来,过年回家时给妹妹买衣服。刘秀玉说,那时非常盼望哥哥放寒假,意味着过年有新衣服了,而且哥哥从南京带回来的衣服款式新颖,穿着让人眼睛一亮。

 

让刘秀玉印象最深的是刘云圻每次放假回来总会帮姐姐家挑水。大姐家住在一招后边,那时城区还未通自来水,每天吃用的水都要到附近的公共水井里挑,大姐夫是县里的劳模,在印刷厂上班患职业病身体不好,不能干体力活,刘云圻每次放假回来,总要到大姐家帮挑水,每天一次,每次要挑好几担,整个暑假肩膀被扁担压得都通通红的。

 

工作后,由于科研任务忙,刘云圻很少回家。但是,每次到南方开会或者进行学术交流,他总会到家中小住,他会逐个到兄弟姐妹家走走、看看,和大家聚一次。他的房屋由于长年空着,绝大多数都租了出去,但是,这么多年,他一直留了二层一间房自己住。刘秀玉说,那间屋只有一张床,一盏灯,姐妹们看着房间太简陋让他住自己家,他总是不肯。有一次灯坏了,他拿着打火机也要住到自己的房间内,他说这里才是他的家。

 

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但刘云圻对晚辈却比较舍得。刘秀玉说,她的女儿考上南京农业大学,做舅舅的每次出差到南京,总要去学校看望外甥女,每次都会给外甥女几百块钱,在上世纪90年代,那可是一个多月的工资。他鼓励晚辈们多买书,多读书。

 

学生眼中的刘云圻:他是中科院内的拼命三郎

 

1975年大学毕业后,成绩突出的刘云圻,被直接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

 

此后,由于研究需要,他需要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进修。可是,出国报批时得知,工农兵大学生不得出国。为了摘除工农兵大学生的帽子,他重学重考,再次过起了高中生的生活,尽管当时已经结婚,他还是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住4个人一间的宿舍,起早熬夜地看书做实验,结果,年纪轻轻的他头发就过早的白了。

 

2年后,他前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进修,并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又赴美国东北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00年3月至6月,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博采众长令他在所属领域渐渐出类拔萃。

 

早在1978年之后,刘云圻在参加高效聚丙烯催化剂和芳纶纺丝研究工作时,就分别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学成果奖两项和院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1994年,他又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在与南大合作研究超导边缘结的制备中,采用LB膜技术制备了低温和高温超导SIS边缘结,观察到了零电压超流,有关结果获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的表扬。不对称酞菁的设计、合成及其有序组合体被国家科委选为全国基础研究优秀成果之一。

 

刘云圻的脚步从未停歇,他在自己所研究的分子材料与器件领域,成为国内顶尖专家,在国际上声誉日盛。其间也曾有国外院所想留住他,但他始终坚信,国内的发展会更好,也一直认为我们的国家更有前景。如今,他所研究的领域的发展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今后还要跻身国际最前沿的水平。

 

而在实验室工作期间,他始终坚持早上7:30开始工作,晚上不到11:00不离开的习惯。曾经的学生、现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胡文平回忆,多年前中科院化学所有4位最受尊敬的老师,被称为“四大拼命三郎”,其中就有刘云圻。

 

这些年,刘云圻的主要论文都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上。论文被引用1万多次,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即便如此,刘云圻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躬身实验,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让自己研究的领域,终能在国际上领先。

 

按理说,刘云圻有了这样的成就完全可以让自己轻松一下,但是,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待在实验室,习惯了和学生在一起。他的学生说,刘云圻几乎天天都是晚上9点多钟才从实验室出来,11点以后才回家。

 

他的妹妹刘秀玉也证实,这么多年几乎没打过他家里的电话,有事都是打到实验室去,他基本不着家。

 

记者几次与刘云圻联系也都在晚上9点后,刘院士说,忙于科研他已经两三年没回家乡了,今年春节他想回家看看,近几年靖江变化太快了,他希望到处走一走,看一看。